土木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毎将地耳作珍馐
TUhjnbcbe - 2024/2/15 22:46:00
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http://www.xxzywj.com/m/

幸从腐木出,敢被齿牙和。

真有山林味,难教世俗知。

香痕浮玉叶,生意满琼枝。

饕腹何多幸,相酬独有诗。

——宋·施枢《玉蕈》

正如诗里所言,前不久,我到一位山里朋友家做客,尝到了久违的夏日美味——地地皮,那种存留舌尖的乡韵、香味三日挥之不去。

野老贫无分外求,毎将地耳作珍馐。

山晴老仆还堪拾,客到明朝更可留。

人世百年闲自乐,山斋一饭饱还休。

曲肱偶得同疏食,不是乾坤又孔丘。

——明·庄昶《拾地耳》

含有大地气息的地地皮,是儿时常见的山野之菜。它颜色和形状极像黑木耳,故而乡里人家又叫它地耳、地衣。

母亲说,地地皮是“老天爷”(玉皇大帝)擤的鼻涕,变成耳朵,伏在地上,来探听人间百物善恶的。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的话是有根据的,因为明代鲍山编著的《野菜博录》里地地皮就叫“鼻涕肉”,地地皮那卷缩的样子,的确像耳朵。它们滑溜溜的,浑身沾满碎草,在潮湿的角落,静静地躺着;时刻张开的耳朵,听风云移动,听鸟鸣啁啾。

地地皮学名叫皮皮菜,《本草纲目》里叫它“地踏菰”,清代的《养小录》称之为“地踏菜”,清代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说,“晋葛洪隐居乏粮,采以为食,故名葛仙米”。地地皮是由地面腐烂了的树叶、草屑,经过雨水浸泡后,自然生长出的一种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菌。它生长周期短,通常长在潮湿的地域。其肉质薄于木耳,做菜容易入味,口感松软脆嫩,是集美味、营养于一体,充满山野风味的乡村佳肴。

在朋友家吃到这昔年的“珍馐”,勾起了儿时的记忆。乡下长大的我,捡地地皮、吃地地皮几乎贯穿了童年时代的岁月。

夏日连绵的阴雨天里,湿漉漉的荒草间,山崖青石板凹处的青苔间隙,石砬子的苔藓上,奇迹般冒出一簇簇、一团团、一朵朵、软绵绵、肉嘟嘟、大小不一、形不规则、黑中透绿的地地皮。雨后的地地皮水灵灵、生嫩新鲜、丰腴饱满且有弹性,就像泡过水的木耳。这时是捡地地皮的最佳时刻。《本草纲目》里说,“(地地皮)春夏生雨中,雨后即早采之,见日即不堪”。若是让太阳晒久了,或隔日捡拾,地地皮就会萎缩干巴,甚至消失不见了。

雨停了,有人在村口吆喝一声,“拾地地皮啦——”孩子们就会挎着竹篮儿,成群结队涌向村外的山坡上。爬上山崖,大家四散开来,弯着腰,拨开荒草枯枝,低头细瞧,一片片黑油油、肥嘟嘟的地地皮,挨挨挤挤地簇拥着,曲曲卷卷的菌衣上,还残留着闪闪发光的水珠,乌亮亮的,如珍珠,似玛瑙,晶莹透亮,惹人爱怜。我们轻轻地捏住,一片片捡起来,择去草屑泥土,将嫩生生、软溜溜的地地皮,小心地丢进篮子里。慢慢挪动步子,游走于荒野间,攀爬于石砬子上。

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

蜡面*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

——宋·杨万里《蕈子》

大自然赐予乡村的美味——地地皮,遍地可拾,总是让我们满载而归。

燕支微匀滑更湿,倾筐盛之行且拾。

——明·史迁《菌子诗追和杨廷秀韵》

连绵阴雨天,地地皮生长特别旺盛,可以天天拣天天吃。捡回家的地地皮,母亲再一次仔细清除掉附在上面的青苔、草屑等杂质。用井水淘洗干净的地地皮,在母亲灵巧的手里,可荤可素,既能凉调生拌,又能像木耳一样与其他蔬菜搭配,煎炒烹炸,别有风味;还能熬成汤汁,味道十分鲜美。当然,最绝妙的是母亲将地地皮切碎,配上肥肉、鸡蛋、粉条、葱花,调成馅,蒸大包子。刚出锅的大包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咬一口,香喷喷、软乎乎,饱满的汁液溢满口腔,直贯肺腑,尝一口就欲罢不能:

采采供晨飧,色莹味亦嘉。

金膏溢齿颊,五内生云霞。

——明·顾璘《食菌》

这美味的地地皮,滋养了儿时那空洞的肠胃。

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

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

须臾采得青满笼,

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

这是清代王磐编纂的《野菜谱》中收录的《地踏菜》诗,此诗读来非常亲切、有趣。可见,这地地皮还是古代百姓代粮度荒之物。

如果你认为地地皮是不入“名流”的乡野食材,没有可以稽考的馔谱,那就错了。

根荄蔓衍布山巅,一夕春雷引怒拳。

足我穷中八珍味,竹萌木耳更求旃。

——宋·廖行之《和食蕨三首》

宋代*庭坚把它和紫菜并列,称其为“山珍海味”。南宋朱弁推崇“地菜(地地皮)方为九夏珍”。李时珍称赞地地皮“胜于木耳,佳品也”。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地踏叶,一名地耳,春夏生雨中,雨后采,用姜醋熟食”。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地地皮)炒青菜须用荤油,炒荤菜当用素油。”晚清薛宝辰的《素食说略》中云,“取(地地皮)细如米粒者,以水发开,沥去水,以高汤煨之,甚清腴。余每以小豆腐丁加入,以柔配柔,以黑间白。既可口,亦美观也。”可见“地地皮”营造的美食气氛,追远腥羶,胜过盛筵,令人神往。

聊欲燕其阳,饱食五色芝。

——宋·高似孙《石桥纹蕈》

地地皮是一种纯天然、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南朝齐、梁时医药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认定“(地地皮)明目益气,令人有子”。《本草纲目》中记载地地皮是明目益气、补肾、清热、祛*消炎的良药。民间还有用它治愈烧伤、烫伤、痢疾、脱肛等疾病的例子。清代龙柏的《脉药联珠药性考》也说,“久食(地地皮)色美,益精悦神,至老不毁”。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地地皮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多种矿物质,有些成分可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老年痴呆、糖尿病、高血压等有一定的疗效。

万绿丛中映紫微,婆婆打伞采岩衣。

人间美味天仙菜,雨后孳生朵朵肥。

——当代·朱守平《采岩衣》

近年来,乡野的地地皮,已作为纯天然绿色特产,制作成礼品盒,摆上了超市货架,成为大众喜爱的传统风味菜品。炎炎夏日,品一口那厚重与清凉的山野珍馐,蕴含在地地皮里那份最美好的儿时情感,便久久萦绕在心头。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1
查看完整版本: 毎将地耳作珍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