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人还需要香起来新周刊 [复制链接]

1#

当我们在谈熏香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谈香薰。

文/郑依妮

在中国古代,稍有一官半职的士大夫都无法想象自己的身上和宅邸没有香气。在他们看来,香气和生活品质有着紧密的联系,穿着再华丽,首饰再珍贵,也比不过用香气去体现一个人的体面与地位。

古人重视香花、香草的采集,本意是为了让人和生活的环境洁净、清香。人们随身佩戴香料,让自己终日萦绕在香气之中,这是古代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古人对香气有着非一般的执着,尤其是唐宋时期,人人都是“香气控”:平日穿戴有香囊、香裹肚、香履,涂抹在身上的有妆粉、画眉墨、口脂,洗漱沐浴的有澡豆、香粉、香皂,用的有香炉、香串、香扇……

古人用澡豆洗浴。

从《楚辞》中的许多诗句可以看出,楚人是从野地里采来新鲜的香花、香草,编成花环、花链佩戴在身上,有点像今日夏威夷、泰国等热带地区的风俗。为了让香花、香草保存更久,人们把香草等阴干后再装入精美的丝袋里,制作成香囊。

让身体散发诱人的香气,不仅仅依靠佩戴香囊,还有各类沐浴香料。古人把香草投入洗澡水中,煮成香气四溢的“香汤”,用来清洗身体。在古代这是一种奢侈的美容方式,有点像现在的SPA。后来有了澡豆,这是一种特制的带有香气的清洁品,作用相当于肥皂。

苏合香和澡豆,苏合香是一种高级熏香,澡豆则是寻常人家皆可使用的。图/《女医明妃传》

《千金方》中记载了一种高级澡豆的配方:丁香、沉香、青木香、麝香等贵重香料,连同桃花、李花、樱桃花等十几种香花一同捣碎,加入珍珠、大豆末等。据传用这样的澡豆来洗澡,皮肤会变得更加光洁。据说慈禧太后在洗浴后,不仅要由宫女用香花蒸馏出来的花露水轻拍全身,而且所用的花露水还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换,十分讲究。这种沐浴用香的习惯延续至今。如今人们用的沐浴露、洗发水等都带有不同类型的香气。

香气是一种贵族范儿

浓郁型香气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因为中国人喜欢若有若无的香气。《画堂香事》一书作者孟晖说:“西方人喜欢浓郁的香水,粗暴直接地扑面袭来。中国人用香的方式是含蓄的。古人会把香囊系在肘臂下,让它藏身于袖子中,举手投足之间,香气悄悄地从袖筒中发散出来。这种袖底生香的方式,在中国人看来既含蓄又性感。”

从东汉开始,香料渐渐在中国贵族中普及开来。相传在汉代宫廷,尚书郎必须“怀香袖兰”,一身香气才能侍奉天子。香料在当时是稀缺资源,因此香气是贵族阶级的象征。稍微有点经济条件的家庭,对用香之道都颇为讲究,光是熏衣就有多种方式。一种是将由香料合成的香粉包裹起来,夹放在箱柜里的衣服中间。

土耳其的香料市场。

这些香粉除了能够熏香衣服,还能防虫和防霉,清代以后渐渐被樟脑丸代替。还有一种是点燃特制的熏衣香丸进行熏衣。这些香丸不能太干燥,否则烧起来烟太多,有焦臭;但也不能太湿,不然很难烧着。熏衣时的火也不能太旺,否则香气散发过快。

香气往往带着迷人的性暗示。孟晖称,古时人们相信沐浴后坚持用香粉擦身,能让香气渗入肌肤,使身体自然地蕴涵香气。因此当时许多闺中女子临睡前都要在自己的胸前、手臂等处擦上香粉以保养皮肤。

唐宋时期的香粉中还会添加胭脂,使之呈现接近人体自然肤色的粉红。淡粉色的肌肤从轻纱袖衫中隐约映出来,格外诱人。《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每到夏季总是穿着轻纱,一出汗,汗水“红腻而多香”。

古人不只用香料涂抹身体,还研制出了“口香”。古典美人经常口中含着香料制品,令唇齿生香,这就是“口香”。最讲究的“口香”是一种香茶饼子,它由嫩茶叶连同麝香、檀香、龙脑等多种贵重香料,搭配香花、甘草等做成。当时的时尚男女身上都会带着专门的香茶盒子,用来装香茶饼子。

无熏香,不贵族。图/《甄嬛传》

中国人不只身上香,人们还把香料用在了生活空间和建筑材料上。古人无法想象卧室里、帐子里没有香气。香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生活品质紧密相关。南朝陈后主为美人张丽华建造了奢华的香阁,大小几十个房间,从窗扇、壁带、悬楣、栏杆,都用沉香木和檀香木制作。只要稍有清风吹过,整个香阁就会散发出香气,在数里之外都能闻到。后宫中,大殿上,总有香炉在静静焚香。

马王堆出土的一件彩绘陶熏炉里,仍然盛放着高良姜、辛夷等香草。兰草更是被视为“国香”,孔子称其为“王者香”。一直到唐代,皇宫和贵族的府邸中普遍种植着各种香草,既装点庭院,又可随时采摘使用。平民百姓也紧跟潮流,芳香更加馥郁的香花、香草流行起来,比如桂花、茉莉、蔷薇、薄荷叶、佛手瓜等。到了明清时期,这些植物已经成为闺阁不可缺少的生活单品。

香炉、香包、香囊成为古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时尚单品之一。

香还是社会阶级地位的体现

为何人们自古便对香气如此执着?孟晖说:“香味是生理反应引发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从生理上而言,人天生不喜欢臭味。香气和臭味相对,香气就是高贵的,让人生理愉快。香料最早用在祭祀上,说明在人们心中,香气意味着圣洁、干净。香气更深层的意味是人摆脱了原始环境和低级劳动。

香和物质享受有紧密的关系,当社会的财富急剧减少,人们连生活温饱都难以维持的时候,也就来不及顾及自己是否闻起来是香的。

一个陌生人身上带有令人感到舒服的香气,首先就能让旁人感到心情愉悦,同时也能够让旁人对他的身份有一个较好的价值判断,认为他是一个体面的人。遗憾的是,现在中国人已经没有制香、用香的习惯,有时在天热人多的公共场合,杂乱的气味闻起来特别糟糕。”

香味意味着优雅、高贵、干净和舒适。图/《罗马假日》

东汉时期香料比较珍贵,只有宫廷里的人才能享受到。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开辟,非洲、东罗马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料开始进入中国。这些香料多数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复合制品,芳香浓郁且持久,远非中国的香草能比。于是,这些浓郁的异国香料成了汉代以后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魏晋时期,随着进口香料越来越多,香料的价格越来越亲民,有些家庭甚至会用泡过沉香的水来洗手,用香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酷爱调香的罗马人。图/携程

香料最鼎盛的时期是宋代。当时社会人们生活都比较富裕。家家户户都在消费香料,可以说全民都是“香水控”,区别只是香料档次的高低之分。香料被人们过度使用,甚至到了铺张浪费的程度。人们连喝的茶和蜜饯都要添加香料。

西方复合式香水从宋代开始进入中国,人们把香水作为制香材料之一,用来调制有前调、中调、后调的复合香。如今流行的小众香水祖马龙、芦丹氏,早在中国宋代就有了。富贵人家都讲究自行蒸制,做成花露水。

如今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如何调配香水。早在宋代,许多大户人家的日常爱好之一就是调配香料,用香水来和香。人们会写下自己调配的香料配方赠予友人,以表情谊。而如今市场上抢手的限量版小众香水,那都是宋朝人玩剩下的。

到了明代,香料在过度消费后变得极度匮乏。香料价格上涨,民间的香料消费急剧萎缩。用不起进口香料,人们的用香审美开始转向花果味,甚至认为不熏香才是一种新时尚。《红楼梦》里就提及林黛玉的房间从来不熏香,顶多摆一些花果。

瓜果盈香,满室皆芳。图/87版《红楼梦》

自晚清以来,中国丧失了许多宝贵的传统文化,香的消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孟晖说:“中国人如果要重新香起来,还得从恢复传统做起。”在孟晖看来,一些伊斯兰国家和印度的制香传统至今没有丢失,制香的方式也更接近中国宋代的制香方式,很多配方及制香方式都有相似之处。

比如伊斯兰国家几乎每种香料都会用到蔷薇露,也就是宋代最常用的玫瑰水。所幸的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复兴,中国香料消费如今又开始兴旺起来。孟晖说:“香气是当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自然而然会追求的东西。香气是一定会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的。”

(参考文献:孟晖《画堂香事》《花间十六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