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查男生宿舍,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复制链接]

1#

本文一共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01

推文由头

最近,我参加了学校*委组织的“清”年爱劳动志愿服务项目——担任“学生楼长”。具体服务内容是协助宿舍楼楼长进行安全检查、卫生检查。在其中的一些事情里,我触动挺深,所以写下这篇推文。

02

“大开眼界”

查男生宿舍,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大开眼界”。尤其是在大三大四学长的宿舍,我感觉仿佛进入了“脏乱差宿舍博物馆”。宿舍之大,各种奇怪的东西都装得下,还可以出现在你想不到的任何位置:

“二次元老婆”抱枕和模型、堆成有腰那么高的山的脏衣服、随机瘫在地上只找得到一只的鞋子、“剪不断理还乱”的庞杂电线网络、巨型机械装置和木制模型、放了几个月的快递盒与泡面碗、让人无“立锥之地”的食品包装垃圾、堆成仓库一般杂乱的中厅内被保养得异常整洁的麻将桌与高高挂起的自行车。

宿舍里的学长几乎全在打着画面渲染得极其逼真的游戏,专注到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或是躺在床上盖着厚棉被呼呼大睡——现在都快下午四点了。偶然遇见一个正在看电路网络的学长,我惊呼“终于有人在学习了!”

我所查的宿舍主要是土木水利系的,也有少部分的其他院系。到了大三,很多土木水利系的人转专业去了其他院系,宿舍有很多人搬走了,甚至在搬走时,还特意在宿舍四人名牌里把自己的名字剪下,显得有些冷清。这大概是杂乱的大三大四宿舍里难得的一方净土了。

03

正常的宿舍应该有的样子

相比之下,大一大二的宿舍就正常多了。整洁的书架,干净的地板。同学们开着台灯,戴着耳机,一声不吭地写着作业,印证了“大一就是高四”的传说。遇见好几个新友与旧交,声声“哇!好巧!”“你怎么也在这里!”构成了查寝工作的美妙点缀。我总结道:脏乱差的,就是大三大四的宿舍;干净整洁的,就是大一大二的宿舍。

此外,住在南区的同学在查紫荆宿舍时有着可耻的优越感。明亮的房间、暖色系灯光、大块的瓷砖、木制的家具、刷卡打开的门、不漏风的阳台、宽大的上床楼梯兼储物格,说的是紫荆吗?噢,不是,说的是我们南区。没办法,谁叫自己高考手滑,少考了20分,通过强基计划进了未央书院,只能住在南区呢?(求紫荆同学轻揍)

竟然有点想一直这么干下去,毕竟参观“脏乱差宿舍博物馆”并且得瑟于自己崭新整洁的宿舍,还与失散的朋友们再以这种方式打个照面,这实在是令人快乐了。

04

一些反向思考

当然了,一篇有追求的推文并不会到此为止。如果需要讨论在这次志愿活动中自己的收获的话,我并不想去提那些已经被翻来覆去讲过无数遍的,什么培养服务意识,什么承担社会责任,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了。我还想说的是志愿服务给我的一些意外的启迪。

在查寝过程中,有两件事情令我意想不到,一个是大一大二同学与大三大四同学精神状态的对比。大一大二同学斗志昂扬,而大三大四同学看起来有些颓靡。不过那些颓靡的学长,他们有些已经保研成功,才敢如此潇洒放松的。而我目前对自己能否保研并没有概念,实在是不敢乱说话,万一到时候被打脸了呢?

另一件事情是,我知道本身喜欢土木水利的人可能就比较少,而且土木水利系的就业情况可能真的并不是那么理想,也因此其“转专业”的现象非常明显,但当我看到那边有不少的宿舍几乎是人去房空,我依旧十分惊讶,惊讶之余亦有反思。

05

似乎理所当然,但其实并不是

高考作文里我白纸黑字写着“个人理想向国家需求的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强基计划笔试与面试里我表达着我“干一行,爱一行”的心态,这两件事让我出现在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的这个班级里。高考前跟风一般想要进计算机系的我,现在进了未央书院上着精密仪器系的课,却发现自己喜好的转变也异常迅速,对这个专业的发展同样充满了期待,甚至不时幻想着自己将来或许就会在这个行业干到老,就在这一行里为国家的仪器科学与光学等的发展做贡献了。

或许是出于现在还没有受到密集的ddl与唬人的成绩的轰炸的原因,一切显得有些理想主义并且不切实际吧。于是,我认为个人理想与自己专业达成匹配,并且在这个匹配的基础上服务国家需要,是一件注定刚好发生的的事情,就算理想与专业短暂错位后也能像我一样迅速重新匹配起来。最近,我思修的课题pre里,我还在议论着“坚持自己的专业道路,让中国梦成为我们的梦”。

再加上社会舆论其实对转专业这件事情并不友好,网上一些言论批评转专业的人道,“国家开这个专业是因为国家有人才需要,转专业导致国家人才分布不均”“转专业者只知道追求自己的喜好,没有一点大局观”“转专业严重浪费国家教育资源”“转专业者不懂得‘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对其中的一些,我也曾经深信不疑。

因此,我认为坚持自己的专业一条路走到黑,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所有进入大学的同学都本该如此。

06

难道也要去苛责吗?

然而,仅就我所看到的,出于高考分数与志愿填报的原因,进了所谓的“冷门专业”甚至是“天坑专业”的部分同学,可能迫于现实压力或者出于个人偏好,真的很难说自己真的热爱这个专业。他们可能在高考作文里也斗志昂扬过吧,可能也喊过“干一行,爱一行”之类的口号。但是他们可能就在得知自己被分进这个专业的那一刻或者远在此之前,就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专业没有一点兴趣,个人理想与自己专业已经发生完全的错位,更别提在此基础上服务国家需要了。

因此,他们可能在大一大二非常努力地学习数理基础课,把自己的专业课和目标专业的专业课都学得很好,只为了把GPA刷得很高。尽管如此,他们始终非常清楚,自己的个人理想并不在自己的本专业。不论国家需求在哪个行业更大更急切,他们实在无法为了这个国家需求去放弃自己想要的专业道路。

这样,难道我们也要去苛责他们吗?尤其是,当我们自己所在的专业可能并没有那么“火”,但至少还是比较“香”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够把自己对于专业与国家需要的理解强加到他们身上吗?

在理想与专业错位的前提下,改变自己的理想来实现二者匹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那改变自己的专业来实现二者匹配就是一件需要被批评的坏事吗?至少,他们还在尝试去匹配二者,他们不想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麻木地做一些重复而没有创新性的工作,他们想在自己的目标专业里开拓自己的天空。他们转专业时确实是并不会想着服务国家需要,但是就算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干一辈子,又怎么可能产出真正服务国家需要的内容呢?相反,恰恰是在自己喜欢的目标专业,才有更大的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只不过目标专业方面国家需求未必更大更急切,而且转专业的人也并不冲着国家需求而去罢了。

至于批评者最担心的“冷门专业”谁来做的问题,我目前还没有想到很好的道理来自圆其说。或许现在的强基计划,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吧。

07

回望

回望我们班,据我了解,我们班同学大部分同学在高考前都是冲着计算机系去的,也都因为高考、强基“被迫”来到了本科阶段四年内不允许转专业的未央书院,上着四年的精密仪器系的课。有的同学也像我一样,改变了自己的喜好,努力尝试重新匹配自己的理想与专业,这自然好。而有同学目前还是铁了心思要借跨专业保研的机会,去经管学院或者计算机系的,我们也应该理解,或许还可以支持,而再也不是硬套那些“妥协”“大局观”“国家需要”的理论来盲目批评。

这时我才想到,这也是我所认为的志愿活动的第三个作用——了解各不相同的人,与第四个作用——明白一些生活哲理。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似乎突然在了解转专业的人的心理的基础上又对他们多了一层理解,也扫除了在专业认知上的一些主观偏差,这样的扫除也可以推广到日常生活里。我想,这就是我在志愿活动前两个老生常谈的收获之上,更多的一些意外收获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