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碑刻的故事七夕节,别只想着给女朋友送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年一度的七夕马上到了,七夕节在现代人的概念里是个什么节日?

“中国情人节?”

额,已经陷入中年危机的小编只想翻个白眼,呵呵……一年只相聚一天的夫妻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恩爱夫妻?来来来,一起带一天孩子试试,特别是寒暑假期中的孩子。什么举案齐眉,什么相敬如宾,不存在。

总之,七夕在古代不是什么情人节,现在倒是成了商家的噱头。翻看电商平台,各种奢侈品的热推,七夕节就该那么过?额,好吧,真的穷得只剩下钱了么。

来,听五岁娃娃念两段《笠翁对韵》洗洗耳朵:“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清李渔·《笠翁对韵》)请配合国宝《天文图》(局部)同时服用。

“七夕”作为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和很多节日一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作为节日气氛的烘托。传说中的男女主角就是牛郎与织女,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小编就不多介绍了。正如儿歌里所说的,织女星和牛郎星在银河的两边。在中国传统星相学中,织女与牛郎同属于二十八宿中的牛宿。牛宿是二十八宿中唯一一个以动物命名的宿。民间所说的牛郎星实际上是河鼓星官中最亮的一颗,叫作河鼓二,白色偏*,距离我们约16.8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7倍,直径为太阳的1.8倍,光度约为太阳的10.6倍。由织女一、河鼓二和天津(银河的渡口)四所组成的“夏季大三角”,在农历七月的傍晚正位天空附近,即使在城市严重的光污染之下依然清晰可见。在光污染较小的地区,还能看到银河从北向南穿越大三角横贯夜空。正如《天文图》所绘,古人诚不欺我。

好啦,天文知识普及就先到这里。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乞巧”,所以这一天其实叫“乞巧节”,又称“女儿节”。下面我们来看看,七夕这天,我们依照习俗到底能干些什么?

玩一个别出心裁的游戏

(dú)巧

(清陈枚《桐荫乞巧图》)

《清嘉录·卷七》记载:“七日前夕,以杯盛鸳鸯水,掬和露中庭,天明日出晒之,徐俟水膜生面,各拈小针投之使浮,因视水底针影之所似以验智鲁,谓之“巧”。这个“”字,音笃,就是我们苏州话里表示“扔”、“掷”的那个字。

在古代,姑娘们会在七夕前预先准备好碗盏,放在庭院中,倒入“鸳鸯水”(可能是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或者是河水、井水混在一起)。碗盏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原来碗盏里的水表面会生成水膜,这时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下沉,并在碗底出现倒影,古人就根据针影来推断是否“得巧”。

明·沈榜《宛署杂记》:“燕都女子,七日以椀水曝日中,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桷如椎,因以卜女之巧。”

吃一种热量爆表的零食

小编小时候,阿婆最爱给的三种垫肚子零食:一是杏仁酥、二是蜜枣,排行第三就是这个巧果。巧果不是什么季节都有,但是因为是油炸食品,嚼在嘴里嘎嘣脆,所以小编很爱吃这种零食。

《清嘉录·卷七》记载:“七夕前,市上已卖巧果,有以痧白和糖绾作苎结之形,油氽令脆者,俗呼为‘苎结’。至是,或偕花果、陈香蜡于庭或露烹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

这个巧果起码可以追溯到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録》记载:“七夕,以油、颏、糖蜜造爲笑靥貌,谓之‘果食’,花样奇巧。”

花很多的钱

乞巧节,还是孩子们的好日子。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真理。大姑娘小媳妇过节,自然不能亏待了宝宝们。所以,七夕这天也是古时各大销售平台搞促销的好日子。爸爸妈妈赶紧掏钱吧!

《东京梦华录》载:“七月七夕,(东京)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又有以*蜡铸成的“凫雁、鸳鸯、鸂糊、龟鱼之类,彩画金缕”,叫“水上浮”;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叫“谷板”;“以瓜雕刻成花样”,叫“花瓜”;“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篮彩缕束之”,叫“种生”。

喝乐

“磨喝乐”是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高级土木小人偶,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还配有漂亮的迷你衣服,可以说是中国的“芭比娃娃”。

更值得一提的是,“磨喝乐”最出名的制造商是我们苏州人哦!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进入内庭者以金银为之。”尤以吴中名匠袁遇昌制造的“磨喝乐”最为神奇,据明代《姑苏志》载,宋人“袁遇昌居吴县木渎,善塑“化生摩喉罗’,每抟埴一对,价三数十缗,其衣襞脑囟,按之蠕动”。(参考吴钩《风雅宋》)

至于孟元老还提到的“谷板”,以小板上面放上泥土,种上小种子并让其发芽生苗,然后再放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这样,一个迷你村落就出现了。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玩的生态瓶么?

就问一句,古人牛不牛?我们现在玩的,都是他们玩剩下的。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