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时光追忆双台的土埠 [复制链接]

1#

童年时光的念想(二)

一一刘辉武

童年的记忆

是一首无言的诗

深深地掩藏在心底

童年的记忆

是一弯多彩的明月

辉映着时光的旖旎

童年的记忆

是一棵欢乐的种子

生长出儿时的传奇

一一一题记

昌邑西乡多埠,许多自然村落依埠而居,以埠为名,像我的老家角埠村,就是因居于土埠的一角而得名,自然村周遭依次为:渔埠,肖家埠,渔洞埠,博乐埠,前埠,后埠。岞埠,化埠,等等。据考证:昌邑西乡海拔5米至18米,属昌潍平原低洼地带,是远古洪荒纪年时期,由风力雨水冲刷堆积形成了这诸多的形如馒头般的*土埠。

家乡的土埠虽然不高,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它是神秘的,每一座土埠都对应着土埠来历的传说故事,像元宝埠的角埠村人张牢靠捡元宝的美丽传说,侯富庄村东埠上娘娘庙狐大仙慷慨助人,出借碗盘酒具的传奇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周围村里的人们大都耳熟能详,能够解说一二。我小的时候,土埠大多荒僻,常有许多动物鸟类出没栖息,记得有一种动物叫做“地猴子",学名不可考,穴居,杂食,短尾,形如刚满月的小兔子般大,*赫色,不十分怕人,抓它也不咬人,长得胖乎乎,走起路来慢吞吞,憨态可掬。有一次,学校放了秋假,我邀了玩伴,到村头西埠上去砍柴拾草。我天性顽皮,不一会就自顾自地捉起了蚂蚱玩,忽见埠顶不高的斜坡上有个不大的洞,看见洞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顾涌。我急忙扔了蚂蚱,将镰刀从腰间抽出,快速挖了起来。埠上的土是细*沙土,十分松散,不多会功夫就挖到了那个小动物。我拍了拍手上的土,伸手进去把那小动物揪了出来,这时正好玩伴过来了,一声惊呼:“地猴子!"我捏着“地猴子"的短尾巴把它提溜了起来,伸手弹了弹它那紧绷的小肚皮,"啪啪"直响。我连忙把它放在浅笼里柴禾下面,背了回家,想当宠物养着玩。

我刚回到家,就把"地猴子"提溜出来,想在姥爷姥娘面前显摆显摆。可姥娘一见,竟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好大一会儿才说道:“这地猴子是咱埠上的神灵,谁要是伤害它,是要倒霉的。你哪里抓的快送回哪里去!"我见姥娘动了真格的,也就不再坚持,只好双手捧了"地猴子"往回送。刚出了门,我突发奇想,把“地猴子"头朝南放在地上,看它往哪个方向走。这"地猴子"像是认识路似的,竟掉头往西埠方向沿路慢慢走去。我在后面跟着,直到看它爬上土埠消失不见,当时心想:“地猴子还真是埠中的神灵!"

这种俗称"地猴子"的动物邪性,从那以后我再没有看见过。直到现在,问起别人也都说没有见过,可能真的委了神了吧。

我九岁那年,正是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原先荒凉偏僻的土埠瞬间成了香饽饽,派上了大用场,先是生产大队将村中土埠划片分配给六个生产小队,再由生产小队组织人力将埠顶整平改造成了晒粮食的场院。后来,又将隶属于角埠村的元宝埠和南埠,学着大寨的样子改成梯田,种上了果树速生杨和粮食,使荒凉贫瘠的土埠变成了当时闻名遐迩的"花果山。"

我记得村外西埠由于地形比较复杂,沟壑纵横,难有大的作为,就仍旧保持了几年原始的风貌。那时候村里农业兴种地瓜夺高产,可种地瓜就得育苗,人们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西埠特殊的地形,建起了"地瓜育苗炕"。

每年春天乍暖还寒时开始动工建设。将曾经雨水冲刷的小埠沟削陡成为高约2米,长约20米,宽约2米多的长方形地窨子,上方用树干枝条苇苫铺平盖严,用土拍成拱状,防止雨水侵入。地窨子里面墙壁上,间隔3米相对建有炭炉,全部用青砖建成,形如小小窑洞一般。每个炭炉分别建有两条烟道,斜通向上对应一盘地瓜炕,用来提温育苗。

当地瓜育苗炕建成使用后,阴雨天生产队不干活时,地瓜炕地窨子里就有社员来凑热闹,有自带了马扎坐着,还有蹲着的或倚着墙站着的。有的讲起家长里短,引来大家的热烈讨论,有的车动铃铛响,绘声绘色地演绎着"大鼓书",有的胳膊上跑马嘴里跑火车,插科打诨般地讲着各种浑段子。于是,整个地窨子里充满了人们欢乐的笑声。每逢这时,身为第三生产队地瓜育苗炕管理员的姥爷,燎开了水,拿出把双料铜把身带蓝花的古董茶壶来,掰上块*豆粒大小纸包纸裹的茶砖,有人问道哪来的?老爷自豪地说:亲戚南洋捎来的!有的时候茶叶不接续,姥爷照样在茶壶里倒上开水,说是:壶里有茶山,能喝一整天。大家伙儿呢,照喝不误,白水喝出了茶叶味。

时光荏苒,星河流转,与村子相依相伴的土埠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民居,那缘于土埠之上的童年趣事也只能在梦中继续……

(刘辉武作于.8.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