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奇道家祝由术,附四个实用治病术法 [复制链接]

1#

什么是祝由?祝,祈祷的意思;由,原由的意思;祝由就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加持。

《*帝内经》曰:“古之治病,惟其移情变炁,可祝由而已……”,说明祝由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治病方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治病的形式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的加持。

由于某种历史原因,祝由疗法已经断代了近二百年,濒临失传。但由于祝由的疗效神奇显著,在民间星星点点的一直在流传,也被许多资深人士誉为“中医的核武器”。

因此,我们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祝由?必须先搞清三个问题:

其一,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它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其二,神是什么?神是如何加持我们为人治病的?

其三,祝由为什么能成为“中医的核武器”?它的治病原理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炁的文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炁生成的。因此,中医就是一种炁的医学,她与其它医学的不同就在于对炁的认识,以及对炁的运用,脱离了炁来谈中医就不是真正的中医!中医的核心理论是炁,由此发展出来的治疗技术都和炁结合在一起的。

比如说我们做按摩、点穴、整脊、正骨,并不着眼于筋、骨、皮,而是着眼于炁。我们通常对脊椎骨的认识是督脉,就很自然地联系到炁上去了,联系到经络上去了。而美式整脊的理论基础是解剖学,它研究脊椎骨是怎么长的?32对脊神经是怎么分布的?形式上都是整脊,但美式整脊脱离了炁,它就不是中医。

同理,同是药物如果只讲化学成分不讲四炁五味,不讲药炁归入哪条经脉,它就不是中医;同是手法,如果它不讲这个手法作用在经络上会有什么炁的效应,而只是讲力度、物理效应的话,它也不是中医;如果扎针不用经络解释,而用解剖学解释,你扎这个地方有什么神经、有什么血管,虽然使用了针,但它也只能归入西医的治疗技术。

是西医还是中医,或者是其它什么医?不是看它的包装,而要看它的灵*,要看它的理论体系。理论这只脚站在什么地方,就决定了它的归宿,如果它的理论站在中医的一边,那怕它外在用的是西医技术,那它还是属于中医。

讲到开刀做手术,一般人都立即会想到是西医。可是华陀先师早在年前的开颅手术、刮骨疗伤手术就闻名于世。那时根本就不存在西医,华陀先师虽然用了刀但仍是中医大家。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医这条路上,一定要把握着中医是炁的医学,不谈炁就没有中医。

由于祝由治病运用的是炁,所以祝由归属于中医。祝由治病的外在形式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的加持,所以我们有必要搞清什么是神?有必要了解人类的宗教信仰。

人类宗教的发展

:国无大小,有者灭亡。主两,男女分威,命曰大麋,国中有师:在强国破,在中国亡,在小国灭。凡观国,有六顺:主不失其位则国有本,臣失其处则下无根,国忧而存。主惠臣忠者,其国安。主主臣臣,上下不□者,其国强。主执度,臣循理者,其国霸昌。主得位臣辐属者王。六顺六逆乃存亡兴坏之分也。主上执六分以生杀,以赏罚,以必伐。天下太平,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帝四经·经法·六分)[译文]考察一个国如何关键在君,考察一家如何关键在父。能治理一国*事的堪任其君,能主持一家事务的堪当其父。在考察一个国家的时候,有六种悖逆的现象需要注意:第一是为太子具有了君父的权威。第二是作为大臣的具有了君主的权威,这样的国家虽然强大也不能称王天下。第三是谋臣有外志而不能尽忠于本国,这样国家就不会安定,君主意识不到这一点,国家就会受到损害。第四是君主失位不能行使权力,国家便失去了依托,而大臣此时如能坚守岗位,克尽职守,国还有生存的基础,虽有忧患尚可保存;君主失位已经使得*事荒废不治,此时大臣再不能克尽职守,则*令不能下达,这便称作“颓国”。第五是君主暴戾无道,赏罚生杀失去准度,臣下贵贱位次混乱,贤与不贤的人并立无别,这便称作“危国”。第六是君主、后妃同时掌*,*令歧出,令人迷惑无所适从,加之王、妃争权,势必导致国家内战,这便称作“亡国”。太子具有了君父的权威,这就称作逆上,会使群臣不能与君主一心一德。大臣具有了君主的权威,这就称作大臣遮蔽了君主的威望,上述两种情况,发生在大国会使大国削弱,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中等国家破败,发生在小国会使小国灭亡。谋臣有外心兼为他国设谋,这是违反常规的,国家将不安宁。此种情况发生在大国会使大国面临危险,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其削弱,发生在小国会使其破败。君主失去王位,大臣还能尽职,这就称作君主尚有依托,但已接近祸患了,此种情形,发生在大国是令人担忧的,发生在中等国家是很危险的,发生在小国会使其削弱。如果君主失位,而且大臣失职,那么国家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根基一失,国家也就将受到绝大的损害了。此种情形,发生在大国会使其破败,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其衰亡,发生在小国会使其覆灭。君主行为暴戾,臣下位次混乱,这就称为万事荒废不可救药,外患内乱必接踵而至,违背天理天必降灾,这种情况,无论发生在什么国家都会灭亡。君主、后妃分争权力,导致国家出现二主,这就使国人迷惑无所适从,国家因此会有兵乱,这种情形,发生在强国会使其破败,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其衰亡,发生在小国会使其覆灭。考察一个国家,有六种顺当的现象,这就是:君主不失其位,国家便具备了存在的根基;而如果大臣不能尽职,这就使君主失去了依托,这样的话,国家还可以在忧患中继续生存。君主慈惠爱下,大臣忠心事上,则国家安定。君主大臣名副其实,不相僭越,君上臣下一心一德,则国家强盛。君主理*秉法执度,大臣行事遵循事理,则国家昌盛称霸天下。君主居得其位,大臣团结在君主周围,这样便可称王天下。六顺与六逆是决定国家存亡兴坏的分界,君主掌握判断六顺、六逆的标准,并以此来施行生杀、赏罚及果决征战。天下安定宁和在于君主执度公正以明其德,同时效法天地公平无私,这样就可以称王天下。(爱贤,民心,义兵)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地焉,有人焉,三者参用之,然后而有天下矣。为人主,南面而立。臣肃敬,不敢蔽其主。下比顺,不敢蔽其上。万民和辑而乐为其主上用,地广人众兵强,天下无敌。文德究于轻细,武刃于当罪,王之本也。然而不知王术,不王天下。知王术者,驱骋驰猎而不禽荒,饮食喜乐而不湎康,玩好嬛好而不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少而有功,战胜而令行。故福生于内,则国富而民昌。圣人其留,天下其与。不知王术者,驱骋驰猎则禽荒,饮食喜乐而湎康,玩好嬛好则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多而无功,战胜而令不行。故福失于内,财去而仓廪空虚,与天相逆,则国贫而民荒。至圣之人弗留,天下弗与。如此而又不能重士而师有道,则国人之国矣。王天下者有玄德,有玄德独知王术,故而天下而天下莫知其所以。王天下者,轻县国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贱财而贵有知,故功德而财生;贱身而贵有道,故身贵而令行。故王天下者,天下则之。霸王积甲士而征不备,诛禁当罪而不私其利,故令天下而莫敢不听。自此以下,兵战力争,危亡无日,而莫知其所从来。夫言霸王,其无私也,唯王者能兼覆载天下,物曲成焉。(*帝四经·经法·六分)[译文]君主要想称王天下,必须参合天时、地利、人事三方面因素,然后才能广有天下。作为国君就要居得其所,真正行使其作为国君的职权。大臣恭敬,不敢蒙蔽君主。下属和顺,不敢欺蒙其上。百姓和睦甘愿为国君效力,地域广大,民人众多,*队强盛,可无敌于天下。庆赏公正可极于小民,而刑罚不苟必极于当罪,这是王道的根本。但此外还必须懂得王术,否则不足以称王天下。懂得王术的人,田猎有度,饮宴有节,珍宝声色不惑于心,这样的话,发动天下的人从事征战,就会用力极少而见功甚多,征战必胜令行禁止。因此会得到福佑,使得国家富强人民昌盛。圣人便会居处其国而佐助他,天下人也都会亲近追随他。但如果不懂得王术,田猎无度,常常沉湎于饮宴,珍宝声色蛊惑其心,这样的话,发动天下的人从事战争,就会用力甚多而不见功效,战虽或有所胜却不能令行禁止。因此失去福佑,财物耗尽而仓廪空虚,违逆天道,使得国困民贫。有德能的人便会遗弃他,天下人也要背离他。同时再不能重视士人,尊有道的人为师,那么国家将为他人所有了。称王天下的人要具备恒德,有了恒德,还要懂得王术,所以能称王天下而天下的人却不知其中的缘故。称王天下的人,看轻一城一地而重视士人的归附,这样就使国家稳固而自身安逸;看轻财利而尊重知识,所以功成而财生;卑屈己身而尊重有道之人,所以能使自身显赫而令行天下。因此称王天下的人,天下人都会以其为表率。霸主积蓄兵力以征讨不听命的诸候国,诛伐理当治罪的国家而不图私利,所以能令行天下而没有敢于违抗命令的。除此之外,像那些不讲王术,只是凭借武力,为了私利而穷兵黩武的人,身亡国危指日可待,而他们居然还意识不到是因为什么。至于说到霸王,因为他们能效法天地、覆载天下,公平无私,所以能使天下万事各得其宜。】

四度

(材能,守谦,务实,君臣,审分,正法,顺民)

(时则,则天,立衡)

亡论

(除患,义兵,兴亡,戒骄,广德,务实,除乱)

论约

(刑罚,时则)

名理

(正名,体道,则天,衡心,善守,极反)

《十大经》篇立命

(信,王道,道治,爱民,则天)

(先德,教化,材能,论治,赏罚,婚义,刑罚)

五正

(先己,取法,修德,义兵)

果童

(常法,正名,立衡,斩齐)

正乱

(道常,天道,举兵,义兵)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人类的宗教信仰历经了四个阶段:泛神论、多神论、一神论、无神论。

最早的信仰是泛神论,认为万物都有灵,河流山川都有它各自的神。泛神论没有特定的目标,世界万物都可以信仰,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模式。在农村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一棵几百年的大树,大家认为它成精了,于是就到树下去烧香、祈祷,在树上结红布、许愿,这是泛神论的遗风。泛神论还不是一个真正成形的宗教,还处于巫的阶段,是原始宗教。他们见到什么就请什么保佑,跟万物沟通信息,是一种巫的修练方法。

宗教信仰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多神论,从形式上看:印度教和中国的道教都是多神教,她崇拜的不是某一个神,而是一群神。她们模拟人间社会的组织,认为天上的官职和人间的一样,建立起和人间相对应的部门,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倾向。比如道教,上有玉皇大帝、下有三省六部,地方上还有城隍、土地。

经过了多神阶段,宗教信仰就出现了一神教。基督教信奉耶稣,伊斯兰教信奉安拉,她们就是典型的一神教。一神教相当简单,只有唯一的神,你信奉这一个神就可以了,高度统一,容易普及,容易洗脑,也容易走极端,历史上有许多战争都是一神教发动的。

宗教信仰发展到最高阶段就是无神教,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无神和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无神不是同一个概念。无神教肯定神是存在的,但不承认神有主宰性。神是一种生命形式,人也是一种生命形式,神和人没有什么区别,是平等的,神不能主宰人,神和人都是宇宙主宰的,这就是无神论,这个宗教就叫做无神教。

佛教是典型的无神教,她告诉你世界不是佛在作主,是因果在作主,这个自然规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佛也不能超越因果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道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无神教,道教的最高信奉是道,道就是规律,神只是道的化身,实质上道教从哲学高度来讲,她就是无神教。

由于祝由和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也就派生出了许多等级。祝由可以是泛神论,也可以是多神论,也可以是一神论,也可以是无神论。如果把祝由定为一种疗法的话,那么民间用法术治病都是广义的祝由,狭义的就是正统道教内的天医法门。

如果我们站在广义的角度来看待祝由,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泛神论可能信仰一张床,也可能信仰一张桌子,于是民间治疗失眠,就会拜请床神、拜请桌子神,让他们保佑你好好睡觉。

广义的祝由也有一神崇拜的,不管你崇拜的是哪一个神,你向信仰的那个神去祷告,也会有感应的。因此,你信仰什么没有关系,都可以学习、运用祝由。

祝由要上升到无神的阶段就比较难了,除非你深刻地了解事物内部运行的规律,你深刻地了解所有的神都是炁的化身、都是道的化身,才能够上升到无神的阶段。上升到无神的阶段就是人和神是没有区别的,你就是神,不需要再请一个外在的神来帮助你。

称神仙也好、称菩萨也好,其实她的实质就是大自然中的正能量、大自然中的正炁,我们为了方便学习才拟人化的把它称作神仙。我们学习和运用祝由一般都要经过这个过程,或从泛神开始、或从多神开始,最终你修练到高层就进入无神的阶段,就可以把外界的许多依赖都去掉。

祝由治病的原理

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中医是一门关于炁的医学,不谈炁就没有中医;所谓的神就是大自然中的正炁,神仙是我们为了方便学习而作的拟人化。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祝由为什么是中医的核武器,它的治病原理又是什么?

中医的核心是炁,所以所有的中医技术都是在运用炁,推拿、按摩、针灸、刮痧、中药、祝由等等,都是在炁的层面运作。同是运用炁,但它们还有着明显的区别,只有祝由是直接的运用炁,其它的都是间接的运用炁。

比如服药治病,药吃下去到胃里有个消比吸收的过程,然后再慢慢地运输到你的病灶部位,而且它不会象导弹那样精准,不是你想它去哪儿它就去哪儿,是靠药性的弥散作用覆盖到你需要治疗的区域,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

针灸和推拿针对性比服药要强一些,但它还是有一个传导的过程。比如说我们扎针,我们是通过针去调动炁的,这个针就是中介,都不是直接运用炁。只有祝由疗法没有中介,是直接运用炁,这是祝由疗法与其它疗法的根本区别。

祝由的炁进入体内直接作用在患处,没有拐弯抹脚,直达病灶,用中医的话说就是“炁至病所”,所以它改变事物就快,就有了“核武器”之誉。

那么怎样才能直接运用炁呢?首先你要通过练功知道什么是炁?如果你一辈子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炁是什么样的,你就更不可能知道别人身上的炁是什么样的,当然也不可能知道药物的炁是什么样的。这也是我们中医水平目前比较低下的原因,所以要想运用炁首先要求你要坚持修练,要使自身的正炁得到充实。

当我们自身的正炁充足之后,是不是用我们体内的正炁去治疗患者呢?也不是。因为你体内的正炁再充实,也是有限的,用完了也就没了。我们只拿出体内极少一部分正炁,去感应大自然的正炁,通过大自然的正炁作用到患者身上,去改变患者的炁场,这就是祝由的治病原理。由于大自然的正炁是无限的,使得治病的威力大增,所以祝由疗法是中医的“核武器”。

祝由治病的工具

大自然的正炁被我们拟人化地称为“神仙”,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祝由就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加持”这句话了。那么,我们又怎样向神灵祈祷、与神灵沟通,来调动大自然的正炁呢?初学者就必须借助于一些工具,那就是:符、咒、寄、化。

符法与咒法(禁法),大家相对来说比较熟悉,都领略了符咒的神奇疗效。对于疼痛或其它症状,只要是功能性的病变,用符咒也就足够了。

但遇到器质性病变,简单的符咒就无能为力了,那就要用其它方法。寄法与化法就是针对器质性病变的祝由方法,当然用寄法或化法治疗功能性病变更是游刃有余了。

所谓的寄法就是进行炁态的移植,原理上类似西医手术,但它是一种无形的炁态手术,在炁的层面把你的病灶摘除了。

比如说肿瘤,中医认为它是病邪之炁淤积而成,祝由寄法可以把这淤积的病炁搬走。把它转移到其它地方去或者树上。

寄法是病炁转移,把肿瘤转移到树上,因为树的生命力比人强,让树经过一段时间把病炁慢慢地消化掉。因此我们必须选用粗壮的大树,如果选了小树,不到一个月小树也会枯死。

如果说寄法是转移,把病炁转移到体外;那么化法就是消化,在原地把病灶消化掉。好比一个罪犯,经过改造变成新人;一个坏的组织经过转化变成好的组织,我们不一定非要把它转移到体外。

虽然祝由有着神奇的疗效,但我们也不能无限地神化它,不能认为它无所不能,也不能认为它什么病都能治好,你千万不能把它当成包治百病的神奇疗法。

首先,人的生老病死是个自然规律。病情到了某种程度,病人到了该死的时候,他整个身体衰弱了、能量已经耗尽了,他的生命也该结束了。

其次,有些患者和你的缘分不到。所谓缘分,就是他对你的信心,是不是愿意很好地接受你的治疗,听从你的医嘱。有些人由于对祝由疗法不了解,他会产生怀疑心态,这种怀疑心态就会形成一种屏障,阻碍你调动能量进入他的体内,这样疗效就不会明显,这就是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道理。

清朝名医徐大椿在其著作《医学源流论》中说到:“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有以召之,则应者斯至矣。夫人精神完固,则外邪不敢犯,惟其所以御之之具有亏,则侮之者斯集。凡疾病有为*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神,二者皆非也。夫*神,犹风寒暑湿之邪耳。卫气虚则受寒,荣气虚则受热,神气虚则受*。盖人之神属阳,阳衰则*凭之,《内经》有五脏之病,则现五色之*。

《难经》云:脱阳者见*。故经穴中有*床、*室等穴。此诸穴者,皆赖神气以充塞之。若神气有亏,则*神得而凭之,犹之风寒之能伤人也。故治寒者壮其阳,治热者养其阴,治*者充其神而已。其或有因痰因思因惊者,则当求其本而治之。故明理之士,必事事穷其故,乃能无所惑而有据。否则执一端之见,而昧事理之实,均属愦愦矣。其外更有触犯*神之病,则祈祷可愈。至于冤谴之*,则有数端,有自作之孽,深仇不可解者;有祖宗贻累者;有过误害人者,其事皆凿凿可征。似儒者所不道,然见于经史,如公子彭生、伯有之类甚多,目睹者亦不少,此则非药石祈祷所能免矣。”

道教符咒治病,比较典型的是《祝由十三科》。《天医祝由科流传奥旨》云:“上古先贤流传法家十三科,内载此科,乃轩辕秘制符篆五十八字。并各祖秘典,治疗男女内外小儿诸般疾病,驱邪缚魅等患……其法以三字成一象,三才合一之妙。尚字为将字,食字为兵字,各字为疴字。以一将一兵而却沉疴也。”但是据此书所述,祝由法不仅有符咒,也用一些药物的,比如醋、姜汁、猪胆等。而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是发挥了一定功效的。唐朝太医署中就有“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咒禁祓除为厉者,斋戒以受焉。”在唐代著名道医孙思邈所著《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提到符咒、禳解之法。

用符咒法与人治病的历史,最早可追朔到远古时代。据《*帝内经·移精变气论》说:“*帝问: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可见,上古治病,主要是用“祝由术”,其次才是针灸药石。《祝由十三科》记载:“轩辕氏象鸟兽之足印,制为符篆。又听兽之声音,造为咒语,专治精神各病。后人广其义,以梵语化为符篆,神而名之……有不可思议之神效焉。”《轩辕*帝祝由科十二序》中曰,符箓“以治男女诸疫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而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以及后人也擅长此术,常用咒语与符水为百姓治病解厄。虽说用符箓法疗疾不能包治百病,但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效,里面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1何谓祝由医学?

最早的医生不是用针石药物来治病,而是用“祝由”的方式。“祝由”就是用向天祝告,以及利用符咒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祝由是一种古老的实用医术,其历史可远溯上古,如《*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载:“*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圣济总录·卷四·治法》载:“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古今医统大全·卷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载:“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时人治病用药,而古人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即可。足见“祝由”治病的玄妙,数千年以来,祝由作为道医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为历朝官方所承认。但由于此术高深莫测,普通人难以窥见其真实面目,所以一直以来都笼罩着神秘的光环。

从道教方面看,巫祝乃是道教的远古渊源。《说文》中对“巫”的解释是,“巫,祝也,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覡(xí),在女曰巫。”这在道教的仪式与道医的治疗手段方面可见一斑。另外,道教之“道”便来源于古代的“神道涉教”,道教中的符箓、禁咒等,也是来源于远古巫术。道教医学中运用的针灸、祝禁等医疗手段,显然也是由远古巫术流传发展而来。由于道医治疗手段的多样以及身份中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道医常常带有一定的巫医以及神仙医药等方面的神秘色彩。故此,道教医学和道教文化以及民间原始宗教文化是同源之水,都滋润了中国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长,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祝由,又称祝禁、禁咒、符禁、禁法、越方等。从字面上理解,祝由之“祝”,是祝告、祝祷之义,又通于“咒”字;祝由之“由”,即疾病之原由。所谓祝由,就是通过向神灵说明病情,并祈祷神灵加持,使患者得以痊愈。

符咒是道教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用于治病的符图咒语,“祝由之法”需借助符咒,二者息息相关,这种“祝由之法”在医学中称作祝由医学,也称祝由科。

2祝由术治病原理

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以生病。然而,*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淫外,还有尚未被认识的治病因素,那就是“*神致病说”,所谓*神致病,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古人云:“吾心无*,*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故*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淫相乘而袭之。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于心。有很多器质性病变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这些器官或组织产生的病变祝由亦可治。从气功的角度讲,人体患病无非是心病和身病。心病是祝由治疗的范围,部分身病也属于祝由治疗的范围。

祝者咒也,咒语威力是相当大的,是最神秘的。祝由医师要用咒语诅咒病魔,将病魔赶出人体,咒语是具有攻击性,驱散性的,祝由术是以咒语产生的能量、次声波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祝由科的内容极为丰富,在古时候,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以图示意,以咒代药,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简单的医疗保健方法。这是古人发现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

祝由治病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帝内经》中就有祝由十三科的治病方法。由于历史的原因,祝由治病一直只在道家及民间秘密流传,被极少数人掌握应用。

祝由有一种信息物质的存在,有穿透性。祝由各有门派,一般都是咒语,古言符号,真言同用,符是符号语言,咒是语言符号,互依互存,相得益彰。

祝由的特性和功效是多方面的,利用祝由可传递、接收、凝集、储存宇宙信息为自身和他人治病。治病简单,方便,快速,不消耗自身精气,以发挥宇宙信息应有的能量,对治疗疑难怪病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祝由治病现在还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加以解释,但疗效却不可思议,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看似神秘,实则科学。

3祝由医学实施的步骤

祝由医学治病须遵守五条戒律:不诚不敬者不治,毁谤天医者不治,疑信不决者不治,重财轻命者不治,符咒不合不全者不治。

早期道医除用“祝由”之术外,还善用“符咒”。“符咒”,是符法和咒语的合称。即书符疗疾时需要配合咒语来进行的一种方术。此外,他们在进行书符和祝咒时还必须遵循行法前的基本仪规,诸如斋戒沐浴、设坛摆供、焚香请愿、祈祷等仪式。可谓科式繁多,威仪殊胜,如《祝由医学十三科》这样说:“凡书符先念祝水咒,次念祝墨咒,三念祝纸咒,四念祝笔咒”等。

以此说明,道医书符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严谨的,用水、用墨、用纸、用笔都要诚心持咒,将病者病情写明后,虔诚祈禳,使其灾消祸散,解除疾厄之苦。关于用“符”治病,据《太上祝由科》记载的多种治病疗疾之法,如:治疗头风伤人用符的方法为“用乳香汤调下,日三服或久服更妙”,治眼科多泪且视物昏花用符的方法为“用熟地煎汤送下”,治疮疡肿*用符的方法为“用轻粉和灰调涂”……。可见,早期道医已把“祝由、符、咒、药”有机的统一起来加以运用于行医济世之中。

在传统文化的古籍记载中,咒语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息灾灭祸、祈福保安、增益开慧、强身治病等作用。由于咒语凝集了自然界中的特殊信息,施术者本身的嗔气加上隐态能量的帮助,其作用和威力是巨大的,它可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可振动相应的目标、脏腑和其它物质。用咒语治病可使施术者节省大量真气,减少自身损耗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咒语具有方向性、思维性、目标性等几大特点,它不但可治病,同时也可制人,甚至可给隐态物质传达信息,具有特异的调动自然界能量的功能和作用。

祝由治病基本不用药物,主用祝由师的意念、符咒产生的场来治疗各类疾病,在这个过程中祝由师需要遵守多条戒律。其一,需要清净斋戒百日,以使内心平静,心无杂念,意念专一,排除干扰,提高疗效。其二,状态要佳,咒出病愈,符进病出。其三,练功法提高自己的人体场,以借助咒语、符图,使得病邪排出体外,使得元气得以补充,经络得以疏通。练气功,寻合适之法,为人消除疑难病症,济世度人。

除痛肿退消凉

咒语:“梧桐树上扦金刀,梧桐树上扦银刀,左扦左过,右扦右过,上扦上过,下扦下过,祖师扦过,本师扦过,一不出血,二不作恶,弟子到此,除痛肿退消凉,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退热消凉

咒语:“弟子相请退雪仙人亲身到,又来相请退霜仙人即来临,祖师退雪实时退,本师退霜实时凉,天兵、地兵、人兵、水兵、火兵、二十四兵,祖师退,本师退,东南西北退,五方五路退,前传后教退,今古宗师退,千千师祖退,万万祖师退,弟子一退一千里,二退二千里,退在雪山龙水坑,水浪波里去藏身,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除痛封血接骨

咒语:“弟子遂在香山头上,过香一遍,祖师敕变,过香二遍,本师敕变,过香三遍,三元将*敕变,过香四遍,华佗祖师敕变,过香五遍,五百蛮雷敕变,过香六遍,太白星君敕变,过香七变,天上七姐敕变,过香八遍,八硐神仙敕变,过香九遍,九天玄女敕变,过香十遍,亲口传度师父敕变,敕变灵水,化变成水,不敕不成水,即敕即成水,弟子手中端碗清凉水,一碗化作十碗,十碗化作百碗,百碗化为千碗,千碗化作万碗之灵水,吾令将来有用处,特来给与信人某某信女某氏名下,移疼除痛,封血接骨,连皮合封,肿处即消,热处即凉,痛处即止,骨断骨相接,皮断皮相连,筋断筋相合,弟子观请文童女海上仙,弟子叩请,霎时到,实时灵。”

除痛安康

咒语:“相请师父到十字,王字两边作十字,一个口字坐中央,口字底下添一字,三个了字脚下藏,王字中间两边井,一个口字在中央,口字底下加二字,三个了字脚下藏,十字坐中两边王,一个口字坐中央,口字底下加三字,三个了字脚下藏,井字中间两边王,一个口字坐中央,口字底下加四字,三个了字脚下藏。肿处即消,热处即凉,痛处即止,疼处安康,收阴来阳,收阳来阴。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弟子不用神仙法,只用口中一点水,一现二现,神仙齐现,除痛仙神寄痛仙神齐现,弟子子宫叩请华佗祖师亲降临,寄开百病除痛,寄开百病安康,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