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肠息肉治疗方法民间偏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www.ytysbz.com/

大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粘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物。中医根据息肉的形态和多少,常称为“樱桃痔”或“珊瑚痔”,这里的“痔”是突起的意思。大肠息肉的2/3生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大肠息肉治疗验方1:

*参、*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

水煎服,每日1剂。

大肠息肉治疗验方2:

乌梅、*参各15g,*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草6g。

多发性直肠息肉。

水煎服,每日1剂。(责任编辑:曾毅)

二、直肠结肠息肉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消化系肿瘤,肛肠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直肠、结肠息肉是直肠结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仅表示外观,不说明病理性质。小的直径仅2mm以下,大的10cm以上,单个或分散在直肠、结肠的少数隆起性病变称直肠结肠息肉,多数聚集在直肠结肠的称直肠结肠息肉病。其发病原因,组织学表现,生物性质和预后各不同。中医释名直、结肠息肉是指直、结肠粘膜上或粘膜下的赘生物。主要表现:间断便血,腹部时痛,排便时肛门有肿块脱出,大便习惯改变,鲜血或粘浊暗血随粪便排出。息肉大小,形态,位置高低可不同。发病率近年来尸检息肉发病率约为36%。中医病机本病是因气血、湿热瘀阻下迫大肠,或因先天遗传所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浊气凝而成。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大肠息肉总属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主。辨证首当明辨虚实、标本之主次。早期常见实证兼脾虚湿热阻滞,中期以虚实交错出现,晚期多虚中挟实,本病虚多实少。1.湿热下注:证候:大便粘浊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可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有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或*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粘浊血便,肿物脱出肛外,直肠、结肠内可见多个息肉,舌红苔*腻,脉弦滑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肺经移热于大肠,热盛则伤于肠中血脉,而便血色鲜,肛门灼热,大便下迫乃肠道实热之象。热挟湿浊为患则肠壁糜烂而下浊。2.气滞血瘀:证候: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黯消瘦,脉弦滑,舌质暗,苔白。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纳少,面黯消瘦,息肉增大,舌质暗,脉弦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病久则腑气阻滞,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而见息肉硬且痛。气血不和。脾胃失调则纳少。3.先天亏损,正虚瘀结:证候: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自幼便血,肿物脱出肛外,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先天亏损则正气不足,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不行,瘀结于肠络而生肿物,气血亏虚则见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4.寒凝结滞,阴盛阳虚:证候:腹胀痛喜暖,四肢冷而无力,腰膝酸痛,大便清冷,伴面部或下肢浮肿,小便少或清长,舌淡暗苔白,脉沉无力。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腹胀痛喜暖,肢冷无力,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肾阳虚,运化无权,则见腹胀喜暖,肢冷无力,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乃阳虚寒盛之象。西医诊断标准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1.肠镜(包括肛门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肠壁息肉。2.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息肉。具备以上1、2条者即可确诊为本病。症状体征一、症状:1.便血:常呈鲜红色,甚至引起贫血。多为无痛性便血。2.粪便改变:多为粘液便,便意不尽感和里急后重,有时只排出粘液,成为假腹泻。3.息肉脱出:有长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此症状小儿多见。4.腹痛: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引起肠套叠,造成腹痛。5.腹泻:严重粘液便引起假腹泻,直肠结肠病可有稀便,稀水便或血性便,每日大便次数3~5次或十余次不等。6.全身表现:腹泻可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二、体征:多数无特殊症状体征,重症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直肠息肉指诊可触及息肉。体检直肠息肉指诊可触及息肉。电诊断影像诊断X线气钡对比造影可发现直肠结肠充盈缺损,激惹等改变。实验室诊断1.多数化验检查正常,严重腹泻患者,可有血生化改变;严重便血患者可有血色素降低等贫血改变,无特异性化验检查。2.内窥镜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息肉,并且可以进行活组织检查,比X线钡灌肠诊断率高。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1.直肠结肠癌:直肠癌主要以便血,便细,大便频数为主要表现。直肠指诊加活检可确诊。右侧结肠癌以腹部肿块、腹痛、贫血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以便血、腹痛、大便频数、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术中及病理可确诊。2.平滑肌肉瘤:直肠结肠的平滑肌肉瘤可表现为便血、贫血、疼痛、肿块或肠梗阻,缺乏特异性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差。3.直肠结肠脂肪瘤:以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X线钡灌肠检查,脂肪瘤造成的充盈缺损很不稳定,随外压或排空而改变其形态,其它肿瘤均无此特点。术中或病理检查可确诊。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治疗后息肉消失。预后直、结肠息肉癌变率约为60%。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观察追访,是防止其恶变的重要手段。并发症西医治疗一、对症治疗:对于腹泻病人,可给予缓泻药物,口腹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等,还可用甲硝唑等保留灌肠。腹痛者,予以解痉镇痛药物治疗,肌注阿托品或口服普鲁苯辛等药物治疗。便血者可用止血药物,如止血定、维生素K、安络血、立止血等。二、外科治疗:1.纤维结肠镜下电灼切除:肠镜直视下电灼切除息肉已成为当今息肉外科治疗的常用手段,对于有蒂息肉或较小的广基息肉,可在纤维结肠镜下用圈套器从息肉根蒂部电灼切除。但治疗过程中须格外小心,以免引起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手术切除:直肠息肉可于肛镜下自根蒂部手术摘除,注意息肉根蒂部须干净彻底切除,否则可致术后复发,通常是切除后将息肉根蒂部结扎,任其自行坏死脱落。手术切除是直肠息肉经常采用的治疗手段。3.套扎疗法:近年来亦有采用套扎器在肛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下套扎住息肉基蒂部,任其自行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愈目的。但要注意套扎蒂部脱落时有时会伴随出血,须复查以防止并发症出现。4.注射疗法:注射法是采用硬化剂或坏死剂注射于息肉基底部阻断其血液循环使其坏死脱落。常用药物有5%鱼肝油酸钠或6%~8%明矾注射液,亦有用95%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5.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热效应将息肉烧灼切除,近年来微波治疗趋于普遍,通常是采用特殊微波治疗仪在结肠内窥镜直视下行烧灼切除术,操作中须小心谨慎,以免烧灼过度而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中医治疗一、内治法,采用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方药:*连解*汤加味。*连10克,*芩10克,*柏10克,栀子8克,茯苓12克,地榆炭10克,大小蓟各10克,枳壳8克。若便秘加炒决明15克。2.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芪20克,全当归10克,赤芍15克,地龙六条,川芎10克,桃红各12克,牛膝10克,穿山甲8克。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10克,木香8克。3.脾虚气滞: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5克,制香附15克,制*芪20克,炒枳实8克。便时带血加赤石脂15克,血余炭6克。4.寒凝结滞:治法:温中散寒,理气利湿。方法: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15克,生地15克,山药10克,泽泻8克,茯苓12克,桂枝8克,制附片6克,山茱萸10克,木香10克。腹痛者加白芍15克,甘草8克。二、专方验方:乌梅、五倍子、五味子、牡蛎、夏枯草、浮海石、紫草各15克,水煎浓汁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三、其它疗法:1.灌肠法:中药煎剂经肛门灌注于直肠内,保留2~4小时,可对局部直接发挥作用。近些年来常用的灌肠方有复方青白散,药用青黛、白芷、白芍、白术、白头翁、*柏、薏苡仁等煎汤或研细末用。水煎浓汁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2.结扎法:是中医治疗直肠息肉的常用方法,局部麻醉后在窥镜下钳夹息肉蒂部,用粗丝线进行结扎,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愈目的。中药1.云南白药:能散瘀止血,适用于肠道出血较重,大便带血者,每日2~3次,每次2~3粒。2.锡类散:能清热解*,取适量药粉与生理盐水混合后灌肠。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思路与方案:对本病临床研究主要应重视腺瘤与癌前病变问题。近年统计表明,结、直肠腺瘤癌变率为10%~20%,息肉癌变率约为60%,通过对大肠息肉与息肉病的发生学、组织学、病理学研究表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观察追访,是防止大肠息肉恶变的重要手段。结肠内发现息肉即应摘除,对于腺瘤在某肠段多发,可选择该肠段局部切除,以防恶变。腺瘤越大癌变率越高,不典型增生越重癌变率越高,因此应早期摘除。息肉及腺瘤早期可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方法治疗,可起到控制发展的作用。如将中药硬化剂消痔灵用于息肉基底部注射,可使其脱落或缩小。该药对预防和控制癌变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护理注意休息,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调整饮食,给以高营养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厚腻食物。康复预防历史考证"息肉"最早记载于《内经》,认为寒气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癖而内着所致,《说文解字》解释本病名为:"息,寄肉也"。系指人体肠道内突起隆凸的有形之物。《外科大成》中对息肉的生长和部位,形态与治疗,记载更为清楚,"悬胆痔,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时流脓水,便痛出血,先枯去痔,不须收口,服血竭内消丸。"其病名、病位、形态、病因病理机制上与西医学所称肠息肉或息肉病相类同。三、医治疗1.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要证型有:①湿热蕴结型:辨证为湿热蕴*滞于大肠。方用槐花地榆汤加减。方中苦参、生薏仁清热祛湿;槐花、地榆止血消肿;败酱草、马齿克、*柏清热解*。②气滞血瘀型:辨证为瘀*内结,腑气不通。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归尾、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枳壳、陈皮理气,金银花、败酱草清热解*。③脾肾阳虚型:辨证为脾虚命门火衰,寒湿内蕴。方用参苓白术散及四神丸加减,方中*参、白术、茯苓、薏仁健脾祛湿;肉蔻、破故纸、吴茱萸温补脾肾。④肝肾阴虚型,辨证为肝阴不足,肾水亏乏。方用知柏地*汤加减。方中知母、*柏滋阴清热、生熟地、枸杞、女贞子补益肝肾。⑤气血双亏型:辨证为气血双亏。方用八珍汤及当归补血汤加减,方中太子参、白术,云苓、*芪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阿胶养血生血。临床加减用药:清热燥湿:*芩、*柏、*连、苦参。清热利湿:猪芩、竹叶、瞿麦、木通。分利止泻:车前草、泽泻、腹皮、猪苓。化食导滞:山楂、焦三仙、内金、熟*。固涩止泻:石榴皮、椿根皮、肉豆蔻、诃子肉、儿茶、赤石脂、禹余粮。止血消肿:地榆、槐花、仙鹤草、大小蓟、三七、血余炭、蜂房。止痛消胀:元胡、白屈菜、生蒲*、五灵脂、沉香、乳香、赤芍、莪术、腹皮、厚朴。里急后重:木香、槟榔、秦皮、元胡。2.单、偏、验方已有一些报道说明某些中草药单、偏,验方治疗大肠有一定疗效。①用白花蛇舌草、仙茅各g,水煎服。②竹茵、六方藤制剂。③鸦胆子乳剂或鸦胆子去壳、用桂元肉或胶囊包吞(每包3粒,每次四包,每日三次,7天一疗程)。④鲜猕猴桃、生吃,每日半斤,连服月余。⑤穿山甲4g、龟板40g,烤干研细末,麝香2g,研细末,混匀,每次4g,用绿茶水送下。⑥土茯苓30g、红藤15g、白头翁15g,水煎服日一剂,藤梨根30g。3.大肠癌常见抗肿瘤中草药苦参、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凤尾草、土茯苓、菝葜、马尾连、白头翁、羊蹄根、蚤休、肿节风、山慈菇、山豆根、夏枯草、土贝母、红藤、白英、龙葵、马齿苋、儿茶、椿根皮、鸦胆子、大*、大蒜、地榆、*柏、*芩、蟾蜍、土鳖虫、守宫等。四、治疗法则:温阳散寒,收涩固脱,和里缓急。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10克、人参6克、白术10克、干姜4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本方适用于泄泻,便渲之虚寒患者。(2)小建中汤:桂枝l0克、芍药15克、饴糖30克(冲服)、生姜3片、炙甘草6克、大枣5枚。本方适用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之虚寒腹痛患者。(3)济川煎:肉苁蓉10克、牛膝10克、肉桂6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泽泻10克。本方适用于大便艰涩、排出困难为主症之虚寒便秘患者。上方水煎,取汁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2.加减变化:大肠虚寒以泄泻为主症者,若年老体衰或久泻不愈,而中气下陷,兼有脱肛者,可基本方(1)与补中益气场合用,重用*芪24克、人参10克(*参24克),加升麻6克、陈皮10克;若久泻伤肾,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可加诃子10克、蔻仁6克、粟壳10克、乌梅10克。以下痢为主症者,若年老体衰,久痢不止,甚则滑脱不禁,可加诃子10克、罂粟壳10克、肉豆蔻6克、赤石脂15克;若久痢脱肛者,加*芪12克、升麻6克、陈皮10克;若下痢不禁,且厥且痢,宜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以腹痛为主症者,若伴神疲少气,基本方(2)加*芪12克;若失血虚羸不足,腹中疼痛不止,可加当归12克;若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脉微肢冷者,基本方(1)加蜀椒4.5克、人参6克、饴糖30克(冲服);若冷积便秘腹痛,加大*10克、附子10克;若厥阴腹痛,肢厥,脉细欲绝,用基本方(2)加当归10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5枚。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夏、硫*各等分,为末,生姜汁同煎,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九;亦可用桂附八味丸加减:肉桂6克、附子10克、肉从蓉10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丹皮6克、泽泻6克。(二)外敷药物1.生姜克,捣烂,装布袋内,摊放病灶部位,上置热水袋热熨1~2小时,每天2~3次。治腹痛。2.艾叶适量用醋炒热,敷神阙及阿是穴,外用暖水袋频熨。治腹痛。3.腹痛膏:大枣1枚(去核)、枯矾6克、胡椒(按患者年龄每岁1粒)、葱白5寸,诸药混合捣融如膏,取药膏约5分硬币略大而稍厚,贴敷神阙、天枢、关元穴位,盖以纱布,胶布固定;一般3~4小时即愈。4.肉桂、苍术等量,研末,以温开水调敷脐中。治腹泻。5.白胡椒、吴茱萸各6克,加大蒜少许,以米饮捣成饼形贴脐中。治腹泻。6.暖脐膏∶硫*30克、枯矾30克、朱砂15克、丁香10克、麝香o.5克、独蒜3枚、芝麻油毫升、生姜克、*丹克。将前六味药混合捣融如膏,制成丸药如*豆大,再将麻油入锅加热,放入生姜炸枯去姜,熬油至滴水成珠时,徐徐投入药丹,收膏备用,取药1丸,放于摊成的膏药中间,贴于穴位,1穴1丸,3日1换。治虚泻。(三)灌肠疗法1.用20%诃子液10~3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次,治休息痢。2.用乌梅10克、五味子l0克、五倍子10克、明矾30克、牡蛎30克、罂粟壳10克、紫草10克、秦皮10克、诃子10克、附片10克、赤石脂15克。每剂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温度37~38℃,开始每次用50~l00毫升于早晚各作保留灌肠1次,适应后每次用毫升,每日灌肠1次。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以锡类散2管,冰硼散0.5袋,云南白药1克,0.25~1%奴夫卡因20毫升加温水至毫升混合均匀后保留灌肠,每晚1次,15次为1疗程。(四)饮食疗法(1)益脾饼:熟枣肉克、鸡内金60克、干姜扮60克、生白术克。先将白术、鸡内金文火焙干,轧成细末,共入干姜粉和枣肉同捣如泥,制作小饼,放入烤炉烘干。空腹当点心,细嚼慢咽。适用于长期泄泻,完谷不化患者。(2)山药羊肉:羊肉克、鲜山药克,煮烂,入糯米克,加水适量煮粥食之,每日早晚服用。此药粥对慢性泄泻虚弱病人,疗效甚好。(3)补骨脂九:补骨脂克,研粉,肉豆蔻60克(生用研粉),大枣50枚、生姜克,切片。先将姜枣同煎,煮烂去姜,以枣肉和补骨脂、肉豆蔻末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淡盐水下,每日早晚服。治虚寒泄泻。(4)大蒜糯米粥:紫皮大蒜30克(去皮),放沸水中煮过捞出,入粳米克煮成稀粥。再将大蒜重新放入粥内,共煮为粥。早晚各食1次。适于中老年人急、慢性痢疾,肺结核、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亦宜。施治要点一)本证在临床上以慢性或反复发作性之泄泻、痢疾多见。而且患者易见虚中挟实,如伴腹痛。里急后重,粘液便或脓血便。其治疗须以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为主,应配以苦寒燥湿。调气行血之品。药用附子、炮姜各6~9克,补骨脂、*参、炒白术、炒莲肉各15克,白头翁、赤芍、陈皮各12克,川连、五味子各6克,丹参18克。大便次数多加煨诃子、赤石脂;粘液量多加苍术、法夏;脓血多加苦参、地榆;腹痛较剧加白芍、延胡索;体质极差者易*参为生晒参。日1剂,水煎服。并注意守方治疗和随症加减。(二)本证之慢性泄泻、痢疾患者,在口服药时配合灌肠治疗,常易取效。药用锡类散2支、云南白药1支,溶于生理盐水毫升内,调匀,加温至40℃保留灌肠,每日1次,16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两个疗程常可见效。(三)本证因正气亏虚,易感外寒,或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兼挟发病,常虚实挟杂,内外合病。其治疗,如兼外感寒湿,常加用香薷、苏叶、白芷、法夏、陈皮等;如伤食可合用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等。平时配合饮食调理也很重要。五、大肠癌的中药方疗法

大肠癌在中医学中多属“肠覃”、“肠癖”等范畴。《灵枢》谓:“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晋代王叔和《脉经》谓:“肠癖不脓血,脉沉细流连者生,洪大数身热者死。”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燥热或不洁之物,导致脾不健运,湿热蕴*下迫大肠,热伤肠络,*邪成痈而逐渐发生癌瘤。大肠癌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清肠解*、补益脾肾。

配方一

内服:炙*芪、生白芍、*参各15g,当归、延胡索各12g,川楝子、半夏各9g,陈皮、炙甘草、木香各6g,绛香3g。

外敷:乳香、红花各6g,赤芍、桃仁、生香附各12g,阿魏4.5g。共研细末。

结肠癌。腹痛,便行不畅,质稀不成形,形瘦色萎;舌体瘦瘪,脉弦滑。证属气滞血瘀,瘀凝*聚,邪热盛,正气衰竭者。

内服药水煎服,每日1剂。外敷药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敷痛处,外用纱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

配方二

*参、石斛、麦冬、柏子仁、茯神、桑螵蛸、覆盆子、菟丝子、补骨脂各9g,*芪、夜交藤各15g,陈皮、姜半夏各6g,砂仁1.5g。

结肠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便血,胸闷泛恶,腹胀纳呆,大便溏薄,盗汗,口渴多饮,喉间多粘痰,消瘦乏力,低热。

水煎服,每日1剂。

配方三

太子参、石斛、蟑螂、谷芽、麦芽各12g,焦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川连各3g,煨木香4.5g,白花蛇舌草30g,龙葵18g,佛手6g。

结肠癌手术后。便多,便溏,纳呆神疲,苔白腻,脉虚细。

水煎服,每日1剂。

配方四

八角金盘、生山楂各12g,石见穿、山慈菇、八月札、*芪、鸡血藤各30g,败酱草、*参、丹参各15g,大*6g,枳壳10g。

晚期直肠癌。

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配方五

藤梨根60克、野葡萄根15克、水杨梅根4.5克、凤尾草15克、*药子30克、蚤休15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土贝母15克、白茅根30克。

前3味加水毫升,煎30分钟,后入它药,水加至至1毫升,煎至毫升,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加减法:便干者加蓖麻仁克、麻仁12克、郁李仁12克等。脓血严重者加白头翁15克、秦皮12克。

配方六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克。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配方七:白花蛇舌草60克,龙葵、半枝莲、银花藤各30克。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当归15克,芍药、川芎、紫草各9克,大*、忍冬各4.5克,升麻、*芪各6克,特蛎12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本方主要被用于恶性肿瘤,据中医临床经验,效果还颇令人满意。

配方九

便秘、大便中混杂血液时,取当归、熟地*、干地*各9克,麻子仁、桃仁、杏仁、枳壳、厚朴、*芩各6克,大*,甘草4.5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配方十

有下痢、便血、里等后重等情形时,取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白术各9克,茯苓12克,桂枝9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服一剂,效果良好。直肠癌在中医学中多属“肠覃”、“肠癖”等范畴。《灵枢》谓:“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晋代王叔和《脉经》谓:“肠癖不脓血,脉沉细流连者生,洪大数身热者死。”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燥热或不洁之物,导致脾不健运,湿热蕴*下迫大肠,热伤肠络,*邪成痈而逐渐发生癌瘤。大肠癌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清肠解*、补益脾肾。


  适用药方


  「处方一」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克。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处方二」


  白花蛇舌草60克,龙葵、半枝莲、银花藤各30克。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处方三」


  当归15克,芍药、川芎、紫草各9克,大*、忍冬各4.5克,升麻、*芪各6克,特蛎12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本方主要被用于恶性肿瘤,据中医临床经验,其效果还颇令人满意。


  「处方四」


  便秘、大便中混杂血液时,取当归、熟地*、干地*各9克,麻子仁、桃仁、杏仁、枳壳、厚朴、*芩各6克,大*(适当加减),甘草4.5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处方五」


  有下痢、便血、里等后重等情形时,取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白术各9克,茯苓12克,桂枝9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服一剂,效果良好。


  「处方六」


  甲方:藤梨根60克、野葡萄根15克、水杨梅根4.5克、凤尾草15克、*药子30克、蚤休15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土贝母15克、白茅根30克。乙方:藤梨根12克、瞿麦12克、瘦肉12克。丙方:全鸦胆子。「丙方制法」全鸦胆子研碎,加水煎两次,合并浓缩后加乙醇处理,地滤,回收乙醇浓缩,再加水稀释至20%,分成2毫升安瓿,消*后备用。「用法」甲方:前3味加水毫升,煎30分钟,后入它药,水加至至1毫升,煎至毫升,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加减法:便干者加蓖麻仁克、麻仁12克、郁李仁12克等。脓血严重者加白头翁15克、秦皮12克。乙方:加水2毫升至0毫升,煎至毫升,早晚分服(食肉饮汤)。注:前两方交替服用。丙方:每晚一次,每次4毫升加温水10毫升,保留灌肠(用一般导尿管,注入瘤体上方)。按:直肠癌比较常见,且多发生在乙状结肠以下,其中约有4/5又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一般疗效较差。通过临床初步观察,“甲方”、“丙方”对于不适宜手术的较晚期病例,在改善全身和局部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对控制瘤体生长,也有不同程序的效果。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副作用。


  「处方七」


  菱角10只,薏米仁12克,鲜紫藤条(切片)12克,诃子6克。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六、大肠癌-

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

1.中国中医治疗

(1)药物治疗

1)湿热蕴结证。

主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兼有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舌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槐花15g,地榆15g,*芩10g,当归12g,炒枳壳10g,防风10g。

便下脓血者加自头翁、薏苡仁、败酱草、丹皮、马齿苋清热凉血解*;腹痛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白芍调气和血;发热者加银花、连翘、葛根辛凉透热;有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蛎软坚散结消肿。

分析:本方槐花、地榆清肠凉血止血,*芩清大肠湿热,当归活血化瘀,炒枳壳、防风宽肠利气,全方清肠止血,疏风利气。但本方清热解*散结之功不足,在应用时尚需加用清热解*,化痰散结之药,加强疗效。

2)气滞血瘀证。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痢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脉涩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归尾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丹皮12g,延胡索10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10g,枳壳10g,五灵脂10g。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胶;肿块不消者加皂角刺、农蒺藜;气虚者加*芪、*参、白扁豆;脱肛者加莲子、刺猬皮、升麻。

分析:本方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气止痛,香附、乌药、枳壳宽肠行气止痛,生甘草清解调和诸药。合用成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3)脾肾阳虚证。

主证: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畏寒肢冷,腹痛隐隐,遇寒则甚,喜按喜温。黎明泄泻,或污浊频出,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神丸(《证治准绳》)。*参15g、白术10g、茯苓10g、扁豆10g、山药15g、蕙苡仁15~30g,莲子肉10g,砂仁6g,炙甘草6g,桔梗6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6g,五味子6g。

寒甚者加附子、肉桂;污浊频出者加禹余粮、没食子、诃子肉、炙五倍子;气虚乏力甚者加*芪、*精。

分析:*参健脾益气养血,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补气和中,四药桂脾益气以补脾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白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砂仁以渗湿和胃,增强祛脾湿之功。补骨脂温肾阳,肉豆蔻暖脾土,五味子、吴茱萸温中祛寒、涩肠止泻。合而成方,共奏温补脾肾,渗湿止泻之功。

4)肝肾阴虚证。

主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遗精带下,舌质红或绛,舌苔少或无,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丸(《症因脉治》)。知母12g,*柏12g,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阴虚甚者加鲜石斛、天花粉、北沙参;便秘者加火麻仁、桑椹、白蜜。辨病用药加藤梨根、猫人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薏苡仁等清热解*,活血消肿药。

分析:熟地滋阴补肾,生血填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秘气,山药补脾固肾、丹皮清肝火,凉血退虚热,泽泻泻肾浊,茯苓渗脾湿,共奏滋补肝肾之功,再加知母,*柏以滋肾降火,则真水得补,阴火得降。

5)气血两虚证。

主证: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少气乏力,神疲懒言,脱肛下坠,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10g,甘草6g。

气虚甚者加*芪、*精;便秘者加大*、全瓜蒌;脱肛者加升麻、枳实;腹胀者加抹香、大腹皮、青陈皮;疼痛加延胡索、全蝎;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大便带血者加仙鹤草、地榆炭;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加山豆根、蜈蚣;阴虚明显者加北沙参、杞子、丹皮、女贞;化疗后白细胞低者加仙灵脾、仙茅、羊蹄根。

分析:人参甘温,大补元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甘草益气和中,四药共成健脾益气之功。熟地甘温,滋阴补血;当归辛甘温,养血和血;芍药甘酸,敛阴和营;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此四药共成补血活血之功。全方合奏益气补血之功,为气血双补的基础方剂。

(2)中药外治法

1)斑麝老葱膏。

老葱g,活蟾蜍1个,麝香1g,斑蝥10个(研末)

用法:活蟾蜍破腹后纳入麝香、斑蝥外敷关元穴,将炒热的老葱敷贴于上,上置热水袋以保持葱的温度。

功能:软坚散结,通腑温胆。

主治:大肠癌所致不完全性肠梗阻。

分析:蟾蜍、麝香辛温辟秽化浊,通经活络;斑蝥辛寒,解*止痛;老葱中空辛温,通阳散结。四药相互为用,消肿散结,通腑止痛。

2)熏洗方。

蛇床子30g,苦参30g,薄荷10g,雄*10g,芒硝10g,大*10g。用法:蛇床子、苦参、薄荷加水ml,煮沸后加入大*10g,再熬2分钟后又将雄*、芒硝各10g放入盆中,将药汁倒入盆中搅拌,乘热气上冒之际蹲于盆上,熏蒸肛门处,待水变温后,换为坐浴。每晚1次,3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清热利湿解*,消肿止痛。

主治:肛管癌、直肠癌。

分析:蛇床子苦温,燥湿杀虫;苦参苦寒清热燥湿;大*、芒硝苦寒,泄热通腑软坚消肿;雄*辛温,解*辟秽,薄荷辛凉疏解。全方共成清热利湿,解*辟秽,消肿止痛之功。

(3)针灸疗法

(4)推舍疗法

(5)气功疗法

气功能活跃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增强正气,故患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功法,对防治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常用功法有松静功、郭林新气功、内劲一指禅等。练功时要松静自然,动静结合,意气合一,循序渐进,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6)药膳疗法

1)凉拌海带丝:浸发海带g,豆腐丝g,酱油、盐、白糖、味精、香油、姜末各少许。将浸发海带洗净切丝,用开水氽一下,捞出置盘中,把豆腐丝和调料倒入盘中拌食。

2)马齿苋鸡蛋饺:马齿苋50g,鸡蛋(或瘦肉)50g,包饺子常服,可治肠癌。

3)猕猴桃:每日50g常服,可治肠癌。

4)鲜无花果:每日适量鲜食,可治肠癌便血。

5)黑木耳红枣汤:黑木耳30g,红枣30枚,上两味加水适量,水煎温服,可治肠癌贫血。

6)薏苡仁抗癌茶:薏苡仁60g,红枣30枚(煎碎),绿茶3g。先将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取汁;将薏苡仁与红枣加水适量,煮熟,并将荼汁和入,每日1剂,分3次温服,饮汁,食薏苡仁,红枣。

7)薏苡仁粥:薏苡仁30g,梗米50g,加水适量熬成粥。作平时佐餐。可提高因化疗或放疗后的白细胞减少。薏苡仁可改用芡实,或莲子。

8)*花菜木耳汤:*花菜30g,木耳15g,血余炭6g。*花菜和木耳煮成一碗汤后,冲血余炭服,可治肠癌便血。

2.中国蒙医治疗

治疗原则;首先以调理三根,清除包如病以及赫依、血热邪为原则,并针对病情及变化特点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查干汤3g(土木香,苦参各50g,珍珠干25g,山奈12.5g配合组成)加芒硝、胡连各1g服用。大肠赫依石榴十三味丸2g(石榴、豆蔻各15g,肉桂、白占月、黑巨子、白臣子、光明盐各5g,干姜、荜菝、红花、诃子、草果各10g,红盐lg配合组成)加五风丸1g(诃子60g,菖蒲45g,草乌(制)30g,木香15g,麝香7.5g配合组成)开水送服,可祛大怕赫依与血热邪。若热邪症状较甚者,可取清胃热散2g加七雄丸lg(草乌芽、诃子备25g,多叶棘豆、茜草、黑云香各10g,银朱5g,癖香6.5g配合组成)服用。如寒症甚者可投光明盐五味汤(光明盐15g,诃子15g,干姜15g,荜菝6g等制成)。

辅助治疗:脊椎第十三,十五,十六节施以热针或艾灸等外治法。

3.中国朝医治疗

早期肠癌患者,根据病情,可内服发汗汤、解*汤、清心莲子饮(处方:莲子肉8g,人参、白茯苓、*芪各4g,*芩、车前子、麦冬、地骨皮、柴胡、知母、贝母、甘草各4g)、半夏温肺汤(处方:半夏、陈皮、旋复花、人参、细辛、肉桂、桔梗、白芍、白茯苓、甘草、知母、五味子、贝母、*参各4g)。

发汗汤:麻*16g,桂皮12g,石膏16g,杏仁6g,甘草4g,生姜5片,葱白1个。

猪肉,在外形性癌的治疗中外敷用。

解*汤,*连、天花粉、葛根、熟地各8g,人参、五味子、桔梗、枳壳、川芎、白术、白芍、石膏、知母、贝母、甘草、泽泻各4g,生姜3片。

4.中国白族医学治疗

方药:白花蛇舌草60g,半枝莲30g,八仙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说明:本方对乳腺癌疗效较好。对肺癌、肝癌、直肠癌也同样有效。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药品检验所王正刊献方。推荐人:陆×、王正坤。

(二)日本对针灸治疗大肠癌治法的研究

(1)针刺治疗主肠癌术后排尿障碍:以14例会阴式直肠癌根治术后自已不能排尿或残留尿量ml以上者为对象,通过对针刺前后自觉症状、排尿症状、残留尿量、尿流量等指标的分析,探讨了针刺的治疗效果。取穴:双侧大赫、肾俞、次醪、中醪、阴部神经刺激点,用50mm24号针,选频率3Hz,通电10分钟。每周2~3次,共治疗4~24次。以自己不能排尿或残留尿ml以上者为重度排尿障碍,此外为轻度排尿障碍。针刺治疗后,14例重度排尿障碍者中11例转为轻度,3例仍为重度。未见不良反应。[日·北小路博司,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5(6):]。

(2)电针治疗立肠癌术后排尿障碍:对5例直肠癌病人,于术前及术后7~14日间,通过尿流量动态检查,探讨有无排尿障碍。对有障碍者,针刺双侧次醪穴,针感向下腹部放散后,用3Hz连续波通电10分钟,连续治疗6天。检查指标,包括始发尿意、最大尿意、外尿道括约肌肌电图、膀胱内压及利尿肌括约肌协调不全(DSD)的有无。并以拔去尿道插管后,测定一次排尿量及每日一次以上的残留尿量,求得残尿率。结果,通过尿流量动态检查发现60%的患者有膀胱功能低下及术后排尿障碍,有60%出现DSD。针刺后残尿率降低,DSD改善,尿液排出的难易程度、残尿感也有改善。针刺后膀胱内压虽未见明显增加,但DSD得到改善,故认为针刺主要是通过减少尿道阻力,从而改善排尿障碍状况。[日·通口淳一,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5(6):49]。

方八中医治疗一、内治法,采用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方药:*连解*汤加味。*连10克,*芩10克,*柏10克,栀子8克,茯苓12克,地榆炭10克,大小蓟各10克,枳壳8克。若便秘加炒决明15克。2.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芪20克,全当归10克,赤芍15克,地龙六条,川芎10克,桃红各12克,牛膝10克,穿山甲8克。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10克,木香8克。3.脾虚气滞: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5克,制香附15克,制*芪20克,炒枳实8克。便时带血加赤石脂15克,血余炭6克。4.寒凝结滞:治法:温中散寒,理气利湿。方法: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15克,生地15克,山药10克,泽泻8克,茯苓12克,桂枝8克,制附片6克,山茱萸10克,木香10克。腹痛者加白芍15克,甘草8克。二、专方验方:乌梅、五倍子、五味子、牡蛎、夏枯草、浮海石、紫草各15克,水煎浓汁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三、其它疗法:1.灌肠法:中药煎剂经肛门灌注于直肠内,保留2~4小时,可对局部直接发挥作用。近些年来常用的灌肠方有复方青白散,药用青黛、白芷、白芍、白术、白头翁、*柏、薏苡仁等煎汤或研细末用。水煎浓汁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2.结扎法:是中医治疗直肠息肉的常用方法,局部麻醉后在窥镜下钳夹息肉蒂部,用粗丝线进行结扎,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愈目的。中药1.云南白药:能散瘀止血,适用于肠道出血较重,大便带血者,每日2~3次,每次2~3粒。2.锡类散:能清热解*,取适量药粉与生理盐水混合后灌肠。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思路与方案:对本病临床研究主要应重视腺瘤与癌前病变问题。近年统计表明,结、直肠腺瘤癌变率为10%~20%,息肉癌变率约为60%,通过对大肠息肉与息肉病的发生学、组织学、病理学研究表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观察追访,是防止大肠息肉恶变的重要手段。结肠内发现息肉即应摘除,对于腺瘤在某肠段多发,可选择该肠段局部切除,以防恶变。腺瘤越大癌变率越高,不典型增生越重癌变率越高,因此应早期摘除。息肉及腺瘤早期可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方法治疗,可起到控制发展的作用。如将中药硬化剂消痔灵用于息肉基底部注射,可使其脱落或缩小。该药对预防和控制癌变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护理注意休息,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调整饮食,给以高营养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厚腻食物。康复预防历史考证"息肉"最早记载于《内经》,认为寒气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癖而内着所致,《说文解字》解释本病名为:"息,寄肉也"。系指人体肠道内突起隆凸的有形之物。《外科大成》中对息肉的生长和部位,形态与治疗,记载更为清楚,"悬胆痔,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时流脓水,便痛出血,先枯去痔,不须收口,服血竭内消丸。"其病名、病位、形态、病因病理机制上与西医学所称肠息肉或息肉病相类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