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党指挥矢志不渝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 [复制链接]

1#

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在村史馆旁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坦言,“这份荣誉从脱贫攻坚中来,不是个人荣誉,其背后凝聚的是千千万万扶贫人的心血。站在台前,展示的也不是个人,而是脱贫攻坚为村子和村民带来的翻天巨变”。

三个月前,李凯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颁奖。那一天,穿着彝族传统服饰,戴着英雄带,接过奖牌时,他说:“总书记您好,您让乡亲们脱贫,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乡亲们非常想念您,他们托我向您再道一声‘卡莎莎’(彝语,意为谢谢)。您为全国千千万万贫苦群众奔走劳累,您一定注意保重身体,兹玛格尼(彝语,意为吉祥如意)。”

李凯说,奖牌代表的不仅是对三河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昭觉县、凉山州,甚至是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奖牌也是对年轻扶贫干部的肯定,以及对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的鼓励鞭策。“我们要在村子里把脱贫攻坚的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的工作做得更好。”他说,三河村是年2月,总书记到凉山视察时实地考察的一个点,是典型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年10月,三河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是他心中使命

年,李凯出生于甘肃酒泉,年考入西南石油大学,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时,各方面表现都优秀的他留校担任辅导员,之后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年6月,李凯积极响应号召,由四川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凉山州昭觉县日哈乡力史以等村参加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报名前,我打电话征询父亲和老师的意见,他们都非常支持我,告诉我年轻人就应该到基层多锻炼。我们这一批算是脱贫攻坚‘增援部队’,从通知、培训到驻村,仅有一周时间。”虽然在四川上大学、参加工作,但是李凯从来没有到过凉山州昭觉县,他笑着说:“我刚拿到被派往力史以等村的通知时,还以为‘等村’的意思是我要去好几个村帮扶呢。”

出发那天,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送李凯同去,加上司机一行三人驱车6个多小时,先从成都到西昌,住一晚后,第二天驱车近4个小时到达力史以等村。李凯回忆,尽管去之前已经做足心理准备,但当他走进村子,看到的贫困状况还是让他失眠了,“闭塞、原生态,随处可见的土坯房,我们队员住的地方没有厕所、没有厨房……条件很艰苦”。

然而,力史以等村村民的真诚、淳朴和热情却让李凯倍感温暖,就像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为招待我们,村书记和村民们把家里最好的食物都拿出来了,杀了一头猪和两只鸡。彝族还有一个待客的风俗习惯,那就是客人先吃、主人后吃。我们特别感动。”当看到村委会外面一个矮房墙上用红漆刷的9个大字——“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李凯说:“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下决心,无论吃再多苦,也要帮助这里的老百姓真正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年6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到三河村调研,

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在村史馆讲解

驻村第二天,村书记就骑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来了,告诉李凯:“村子离乡政府有8公里远,走路需要3个多小时,来回至少6个小时,以后这辆摩托车你就骑着,工作起来方便。”李凯婉拒了村书记的好意,“一是我从来没骑过摩托车,二是这里的山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我真不敢骑”。此后,只要他去乡政府开会、办事,村书记有空便会骑摩托车接送他。冬天,村书记经常从家拿几个母鸡刚下的鸡蛋,揣在怀里带给李凯。接过带着体温的鸡蛋,李凯的眼圈总是红红的。

死里逃生,他说一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要想让老百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就要催生他们谋求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李凯意识到要寻求外部资源,靠外力来激发村民的脱贫致富动力。于是,他联合驻村干部瞄准当地马铃薯种植,争取到昭觉县农业农村局的项目帮扶资金,在村里建起标准化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基地,鼓励78户农户加入。

年底,力史以等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亩,产量余吨,年创收77万余元,真正将“温饱薯”变为“致富薯”。年11月,由西南石油大学投入近8万元的“光亮工程”在村内安装落地。

李凯鼓足干劲,为扶贫工作四处奔走忙碌。年9月6日约23点,他和同事在日哈乡政府忙完工作,两人搭乘帮扶队员的车回村。路上突遭大雨,浓雾重重,车辆途经一个倒U字型路口时,不慎坠崖。“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胆战心惊,”李凯心有余悸地说,“车子坠崖翻滚的那几十秒,我感觉心脏快被甩出来了,第一次体会到死亡的恐惧”。

万幸的是,车辆最终被卡在半山坡的滚石中,他们打开车窗迅速逃生,脱离危险。第二天,医院做完身体检查和相关治疗后,便立即回到岗位继续工作。经历这次死里逃生,李凯更坚定扎根扶贫一线的决心,“这是我第二次生命的开始,我要竭尽所能帮助老百姓脱贫奔小康,过上好日子”。

他和各级干部、帮扶队员走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扎实推进村落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健康、法治文化宣传等工作,持续攻坚克难,真正为当地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他们理清脱贫思路,坚定致富信心。

李凯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工作,方法总比困难多”。他举例,力史以等村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征用了个别村民的农田,但因为后期修建略有调整,有近1亩土地既没有施工,也没有交还农户,闲置3年,土地基本荒废。因为涉及到支付易地搬迁农户当时征地建房的土地费用,两方争执不下,村干部让李凯定夺。

这让李凯一时犯了难。他想,双方都不肯让步,谁来承担这部分费用?虽然不到1亩地,不到元。干脆,这个担子村委会来担吧。“首先,我们村新修建的多功能圈舍计划马上交付使用,我申请到的项目资金可以马上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村草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较大规模养殖业,集体经济的营收支付这笔‘小钱’绰绰有余。其次,这块地以后是村集体所有,相对比较平整,后期村子发展规划中一些建设项目都可以使用这块地,对于村子整体规划而言是一件好事。可谓‘三赢’。”经过文书给在场村民翻译,看到大家脸上都展露笑颜,李凯也非常开心。

年底,李凯借调至县教科局协助开展“控辍保学”专项工作,半年内协助化解失辍学儿童人,并通过上级验收。年5月,他担任日哈乡综合帮扶队办公室主任,努力创建省一流帮扶工作队,队伍管理制度成为昭觉县综合帮扶工作亮点,并荣获“凉山州脱贫攻坚十佳乡镇工作队”。

力史以等村“四治”专员李凯宣传控辍保学工作

年2月,李凯被调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担任第一书记。离开力史以等村当天,老百姓围在村口异口同声地对他说:“卡莎莎、卡莎莎……”

迎着春风,啃下三河村脱贫攻坚“硬骨头”

三河村地处平均海拔米的大凉山腹地,曾是典型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46%。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走进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围坐在火塘边共商精准脱贫之策,给老乡们带来脱贫奔小康的春风、希望。

“三河村的脱贫攻坚就是总书记曾提到的‘硬骨头’。总书记来之后,全村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争过好日子的劲头越来越足。”在党和国家关怀扶持下,三河村“一天一个样”,年村民住进新房,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李凯到任时,三河村仍有贫困户户人,年要完成全村整体脱贫任务,打好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他深感重担在肩。为全力打赢三河村脱贫攻坚战,他带领全村党员、驻村工作队、村社干部,发挥头雁效应,立下愚公之志,落实“五项职责”,签订任务承诺书,实行精准包户制度,不脱贫不休假、不获胜不收兵。

李凯挨家挨户和村民促膝长谈,调查研究,决定率先推进易地搬迁工作。根据村落布局,他带领干部群众按照“组团式、微田园,大聚居、小杂居”思路,规划建成了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套安全住房,惠及人。他向西南石油大学申请到9万元资助金,购买分类垃圾桶安装在各个安置点及乡政府驻地,用于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回收、分类和集中处置的习惯和意识,并和驻村干部一起,轮流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洗衣服、洗被套、打扫卫生,共同维护新家干净整洁。

为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他与县乡村干部一道请来水利专家,并积极争取各方援建资金,在13公里外的解放沟找到稳定水源,结束从几公里村外背水喝的历史。为解决老百姓出行难、农产品优质难变优价问题,三河村建成9.6公里通村柏油路,修建20.3公里通组入户道路。同时,李凯积极争取各方援建资金,在全村规划建设4处幼教点,90余名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城镇幼儿园一样的设施和师资。三河村群众均实现签约医生服务,贫困户医疗保障实现%,阻断因病致贫。

凉山州三岔河镇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第一书记李凯与干部群众合影留念

为实现群众持续增收,他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带领贫困群众不断探索实践,走“短中长”结合的发展路子。短期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村村民饲养乌金母猪、西门塔尔牛等,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中期发展特色种植业,向土地要效益,种植产值更高的云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农产品和水果,全村已种植云木香0亩、冬桃亩、花椒2亩,预计2—3年后,能带动贫困户户均1人在村内稳定务工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长期将村旧址、新村和村史馆联合,开发红色教育主题旅游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建设民宿酒店、商铺、彝家乐等经营设施,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吸引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帮助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透过三河村,看彝族同胞的生活千年蜕变

来凉山州前,李凯体重斤,长得白净;来凉山州3年,他的体重不足斤,皮肤也黝黑了不少。现在的他还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三河村村史馆讲解员。他说:“三河村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能看到党和国家给予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能看出大凉山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能看到彝族同胞生活的千年蜕变。”

三河村的游客已超过1万人次,随着乡村旅游越来越火,接待游客成为李凯每天工作一个重要部分。有时候,他一天接待六七批游客。每次游客到村里来,他都会穿着彝族服饰,早早在三河村旧址路口等候。通过一个便携式扩音器,他带着游客重走总书记走过的路,讲述总书记到三河村的故事。

走到吉好也求家时,他会告诉游客,当时,吉好也求的女儿吉好有果,还为总书记唱了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走到节列俄阿木家里时,看着屋子中间的火塘,他会介绍,就是在这里,总书记为脱贫攻坚开出良方。在新村,他会带着游客参观吉好也求家的新房,会带着游客参观村史馆,感受新旧变化。中午时分,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为上百人提供餐饮服务。

如今,三河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5元,提高到年元。三河村入选四川省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旧址被增补为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长征干部学院实践教学点之一。今年,三河村被评为四川省“六无”平安村,社区治理水平达到新高度。彝族同胞都说:“共产党,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习总书记,卡莎莎。”

李凯还任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与管理科副科长。他说,参加扶贫工作后,很多学生都以他为榜样,不少人都参与到基层一线工作中,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乡村振兴是一项新工作,其困难和挑战不亚于脱贫攻坚,但是我们很有信心。”

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配合县委政法委进行“国家安全日”宣讲教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李凯说,以后无论在任何岗位上,他都会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并且影响周围人,让他们在岗位上展现出责任与担当,为家乡建设发光发热。青年有担当,未来有希望。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年第9-10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