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
摄影记者刘中灿
视频剪辑彭婉馨
通讯员江伟兵尚进
00:52
“等回到地球,最想吃的还是襄阳的牛杂面!”近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接受采访时为家乡特产打Call,让湖北襄阳牛肉面和牛杂面火出了圈。
小小的一碗牛杂面里,不仅盛放着英雄浓浓思乡情,还孕育出了一个大产业:早在年,襄阳牛肉面全产业产值达46亿元,市内襄阳牛肉面营业额达23.7亿元,占全市餐饮营业总额的11.8%。全国家襄阳牛肉牛杂面馆中,务工人员3万多人,劳务纯收入总额达26亿元。近年来,襄阳牛肉牛杂面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接受,开始走向全国,但相形于兰州拉面、柳州螺丝粉,这道具有浓郁襄阳特色的地方美食品牌化之路才刚起步。
襄阳市该如何下好“这碗面”?极目新闻记者连日来多方走访,深入了解襄阳牛肉面“前世今生”的背后故事。
一桥头下回民街,一碗面养活三代人
襄阳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
每天晨曦微露时,襄阳市汉江一桥樊城桥头西侧友谊街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牛油独特的香味,这是古城里最特殊的烟火味道。
9月22日清晨6时,赛家喜娃面馆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直到上午10时许,人才稍稍少些。旁边的邓家牛腩、龚老三牛肉面庄同样人头攒动。
这条街上曾聚集了襄阳人最熟悉的老陈家、赛家等十来家襄阳牛肉面老字号馆,也吸引了全襄阳和外地游客来此打卡。如今因为街道搬迁,其他几家均在对面美食一条街上盘了门面,等待着一个月后重新开张。
62岁的付理芬是樊城区友谊街回族社区党支部书记,她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友谊街道为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开了第一家襄阳牛肉面馆——友谊街回民餐馆。
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不起牛肉,一碗漂着厚厚牛油的素面卖1角2分钱,勾引着大家的味蕾。后来,个体经济放开,掌勺的付家从集体餐馆出来单干开起了面馆。几乎同时,陈家、赛家面馆也开了张。
顾客排长队吃牛肉面
赛家喜娃面馆已历经了3代人,现在的老板是对双胞胎兄弟,33岁。哥哥赛晶健骄傲地说,“论历史,牛杂面我赛家是襄阳第一家,牛肉面也是全襄阳前三。”他说,赛家从奶奶辈往前就开始开面馆,当时尝试着将牛杂下进碱面里,没想到大受欢迎,自此也开启了襄阳牛杂面的历史。之后,又出现了豆腐面、海带面、牛筋面等襄阳牛肉面系列产品。
襄阳牛肉面的精髓在牛油,用牛骨头熬汤,十几味中药和调料融合植物油熬佐料,配以麻辣油,味道独特、营养丰富。直到现在,赛家仍保持着凌晨4点起床熬牛油的传统,用阿訇屠宰的牛肉,慢火熬制,肉骨当底汤。
赛晶健从小在店里长大,16岁跟父亲学习技艺,23岁接手时父亲坐镇收银,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几年,母亲仍会在晚上到店里转转。
“我们24小时营业,根据收银系统后台统计,有顾客一年中营业的天在他家吃了天。”赛晶健说,一碗面传承了三代,养活了一家人,他这辈子从没想过干别的。
小面馆一年“孵化”上千小老板,培训机构借风起
“常年招收学员”。赛家面馆的墙壁上,贴着一幅海报。
事实上,与赛家面馆仅两个门面之隔的龚老三家牛肉面庄的老板正是赛家学员之一。赛晶健说,在他家学习了技术再开店的,在襄阳本地就有六七家。
樊城区定中街一家名为襄小滋牛肉牛杂面馆,上十名来自河南、安徽、江西、山东的学员正在该店学习襄阳牛肉面制作技术。店长张虎介绍,该店面不仅经营牛肉(牛杂)面,还负责培训相关厨师。近五年来,每年都有上千名外地学员前来学习制作技术,特别是航天英雄聂海胜在太空‘喊话’想吃家乡牛杂面后,前来学习培训的外地人更多了,“他们学成后回去自己开面馆。”
近年来,在襄阳市场上,除了面馆开展牛肉面技艺培训外,一些厨师学校等培训机构也将牛肉面技艺培训作为特色项目,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更是火爆。
襄阳技师学院精艺楼也称实训楼。近几年来,在这栋楼里已举办18期牛肉面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近名。
襄阳技师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鸿烈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张鸿烈介绍,年,襄阳市政府成立了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实施方案》。襄阳技师学院作为市政府指定的襄阳牛肉面技能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市的襄阳牛肉面技能培训任务。而他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亲自参与教材编写、培训课程设计甚至教学等工作。
“每一期都带动一批开店就业的。”张鸿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学员既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既有从未接触过襄阳牛肉面制作的生手,也有经营过面馆的熟手。
来自枣阳的王磊就是政府培训的第一期受益者。他之前在厨房里打杂,年,得知政府免费提供襄阳牛肉面技能培训的消息后,他报名后成为枣阳市5名学员之一。
17天的时间,包吃包住没花一分钱,“带着换洗衣服就来了”。课程内容包括襄阳牛肉面的制作工艺、服务礼仪、经营管理、财务核算、食品安全等,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实操部分占80%的课时。
学成后,他在枣阳市火车站对面开了一家名为“王府面馆”的襄阳牛肉面馆,“我真心感激这个好项目,让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据了解,目前襄阳针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含失地农民)、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10类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学习时间则根据安排灵活调整。
说襄阳话卖襄阳面,网络主播一天能卖单
在襄阳,一家面馆每天卖出碗牛肉面算是生意不错。但95后网红主播“襄阳白菜”,网友们都爱叫他“白菜”对着话筒一吆喝,最多时一天能卖单,平均每天卖出袋面。
主播“襄阳白菜”有了自己的牛肉面品牌
“白菜”真名李学文,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性格开朗爱钻研。这两天,他朋友圈打出一条招工启事,要求本科以上文化,懂电商优先。
“我的底气就是我的粉丝们,尤其是那些铁粉。”“白菜”个人全网粉丝超过35万,其中抖音粉丝22.1万,单条视频播放量达万,点赞近20万。他说,虽然和很多大V比,自己粉丝不算多,但他的粉丝重在精准,“有一拨朋友,直播间一来就下单,下了单就走,成交率80%,复购率四成以上”。
9月15日下午3时许,极目新闻记者在襄阳市樊城区人民路附近一栋即将拆迁的仓库找到“白菜”时,助手们正忙着打包、卸货,他看上去有些疲倦。
主播“襄阳白菜”在直播
每天两场直播,下午一场晚上一场,晚上的直播要播到凌晨,播完了还要分析数据,做店铺维护。他说,很辛苦,却有成就感。
两年前,他一个人运营自己的抖音号,以吃喝玩乐的娱乐为主。一年后,积累了一批粉丝后,他开始带货卖盒装牛肉面,再到后来成立公司、租仓库、注册自有品牌“楚牛襄”。他的视频中除了牛肉面,就是宣传襄阳风土人情。相较于赚钱,他更骄傲的是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让襄阳牛肉面飞向全球。
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顾客大多是在外打工求学的襄阳人,有的客户买来襄阳牛肉面送客户。最远的卖到了美国、印尼,有时“一单几百盒”。
通过下功夫摸索,“白菜”在电商运营上积累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在网上学习杭州等电商发达地区的经验,琢磨别的大V直播方式,分析后台数据,亲自维护店铺,剪辑视频。
此外,他还善于捕捉顾客心理。他直播时全程用襄阳方语,拉近与顾客的距离。每盒产品里,他都会赠送一把面,面条外包装上写着:老乡你好,我是白菜。送你一袋碱面条,面不够吃可以加进去。在外地照顾好自己,没事回襄阳看看,下面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