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苏麻,学名紫苏,古代巴国南极种质资源遗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自然保护区原生物种,在紫苏家族群中属少有的晚熟种。因未成熟叶背和籽粒皆紫色,故有“紫苏麻”之称。紫苏日常作为菜肴佐料供人吃食,武陵山脉一带称之“苏麻”。
晋代诗人戴凯之对彭水苏麻的描述:“条干并节,大叶繁枝,蓊茸纷披,凌群独秀。”《新唐书·长孙无忌传》载有“一品俸置于黔州”,唐代黔州治所,就是彭水。《唐六典·膳部郎中》规定,一品俸每月食料:细白米二升,粳米、梁各一斗五升,粉一升,油五升,蜜三合,苏一合……这是目前有关“苏”在武陵山脉地区最为明确的记录,距今约年的历史。《诗经·大雅·生民》中说“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故事是讲姜嫄生下周始祖后稷,后稷生下被弃却受到人畜鸟兽的呵护,长大后为夏朝农官,有意思的是后稷最先种的就是苏和豆。《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其中的“巫彭”,指代今日重庆彭水一带,“百药爰在”也意味着这一地区广泛种植各类药材,其中便不乏有苏麻的存在。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好物,彭水苏麻也自然离不开彭水这一好地域的造就——处于山地丘陵地带,气候适宜,降水量丰富,光照偏少多云雾,为紫苏优质生长提供了绿色有机的天然物候地理条件。
彭水苏麻属于一年生喜阴植物,所以生长期较长。其叶缘呈锯齿状,成熟期植株可高近两米,圆形的籽粒以灰褐或灰黑色居多,苏叶则散发迷人的沁润芬芳。
中医文化里有“药食同源”一说,所以别看一根普通的苏麻,它也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
《千金方·食治》曰:“紫苏,味辛、微温、无毒。下气、除寒中。其子尤善。”
《日华子本草》曰:“主调中,易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销五隔、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本草纲目》曰:“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药性本草》曰:“长食紫苏粥,令人肥白身香。”
《济生方》曰:“加麻子仁,顺气顺肠。”
《简便方》曰:“治上气咳逆。”
这说明苏麻浑身上下都是宝——苏叶、苏梗和苏子,各有不同的妙用,方显彭水苏麻的独特与珍贵。
苏叶:辛温理气、散寒解表、解鱼蟹毒
在换季得了风寒感冒时,苏叶便是人们的常用品。因其辛温、不甚燥烈的特点,所以可用来发汗解表。
若是胸闷呕吐或鱼蟹中毒,也可运用苏叶的行气宽中之药效来止人们的吐泻腹痛之症。
苏梗:行气和中、宽胸利膈
苏梗为苏麻的茎,具有行气宽胸的作用。如果是感冒或有腹胀、胃胀的情况,都可以拿它来使用。
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是苏麻的干燥成熟之果实,经常用来降气消痰和止肠燥便秘。搭配厚朴、陈皮和半夏,可成为降气之品,或者与火麻仁、瓜萎仁、杏仁同用,起润肠通便之疗效。
苏麻有趣的一面,莫过于它的多样食法了。由于其独特的气味源自于紫苏醛与柠檬烯、石竹烯等物质的混合,所以它便成为了香料界里的“一把好手”。下面这些营养诱人的苏麻各色美食,无不吸引你的眼球。
夏日消暑——紫苏熟水
元代诗人方回曾言:“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而《清明上河图》上,也画有出售紫苏饮料。在图中有两处大伞下挂着招牌,上书“饮子”,伞下是张茶水桌。古人称汤药为饮子,宋仁宗曾命翰林院制定消暑的汤饮,“以紫苏熟水为第一”紫苏做饮子在民间普及就不足为奇。元代诗人昊莱呤道:“向来暑殿评汤物,沉木紫苏闻第一。”
可见古人都很中意这一款消暑之水,若是在炎炎夏日来一杯苏麻凉饮,那可谓清爽又解渴!
营养榨油——紫苏油
南北朝《名医别录》陶弘景曰:苏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断谷亦用之,名为重油。
彭水苏麻最为珍贵的莫过于它的油了,这里的紫苏油具有水状泛绿、渗透性强和易吸收等特点,富含α-亚麻酸和维生素E,在护肝降脂、保护视力、益智健脑和抗过敏等方面可起到极佳之作用。
鲜香够味——苏麻鱼
作为爱吃鱼的人们来说,苏麻鱼无疑是一道鲜香的美味。无论是蒸煮还是红烧,只要加几片苏麻,鱼不光更加鲜嫩,同时还会泛有苏麻的独特香气。
麻辣脆嫩——苏麻炒田螺
对于南方人来讲,常见的一道菜还有苏麻炒田螺。将洗净的田螺用大火爆炒,加入香浓的苏麻,如此鲜嫩入味的口味菜就新鲜出炉啦!
香甜可口——苏麻饼
《齐民要术》说:“苏子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收子压取油可以煮饼。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
来源:重庆市绿色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