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故事李克俭脱贫记 [复制链接]

1#

这几年,李克俭在自己村子再次出了名。不过,这回的出名不是前几年那样,折腾啥啥不行,干啥啥倒灶,日子越过越紧巴。如今,他在扶贫*策的支持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李猪倌。

秋末时节,硕果累累。在通化镇南陈村荒沟旁的两个大棚猪舍里,李克俭正忙得满头大汗。他也和辛勤的果农一样,正在收获着新一轮的喜悦。背脊微驼但是精干麻利的李克俭进进出出,一会儿给猪添加食料,一会儿拉过水管冲洗猪舍的粪便,一会儿又跑过去照看刚出生的小猪仔。尽管他一个人顶几个人如此忙碌,但还是精神抖擞,劲头十足,看不出一点儿疲乏。

说起李克俭的故事,还得从那些年讲起。

南陈村是万荣县的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于不是整体贫困的村子,根据有关扶贫*策,村里只确定了几户都是因老弱病残造成的贫困的贫困户。到了年12月帮扶干部进村再次摸底调查时,*支部、村委会把李克俭上报为新增加的一个贫困户。

在南陈村乡亲们的眼里,李克俭是一个很勤快的人。他自小喜欢养殖业,养兔养羊养鸡养猪都干过。但是折腾来折腾去由于运气不好,总是挣不了几个钱,甚至还经常赔本。十多年前,他盯上了蘑菇的栽培。一边种植庄稼,一边投资两万元在地头建起了两个大棚,请来了技术员开始栽培平菇。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和妻子以大棚为家,不分早晚辛勤管理着。上午为蘑菇翻转菌棒,洒水修剪精心管理。下午采收成品装箱装车。晚上三点就开上蹦蹦车去几十里开外的河津蔬菜市场占摊位,等到天亮之后卖蘑菇。夫妻俩几户没有睡过一个自然觉,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但是收入除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和赡养两位老人之后,所剩无几。再后来,大棚香菇产业如雨后春笋的遍地开花,平菇市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李克俭的蘑菇大棚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年,他的大棚终于偃旗息鼓了。两年后,从不认输的李克俭重新振作起来,利用两个大棚的遗址进行改造之后开始养猪。但是又由于缺乏资金,只能小打小闹,到了年底,他的大猪存栏也仅有10头。他想借贷资金扩大规模,但由于还有沉淀贷款,无法向信用社开口,只能惨淡经营着自己的小本养猪生意。难怪南陈村的老百姓说,克俭这小伙苦是吃扎啦,可还是一个穷光蛋。

年,根据有关*策,李克俭可享受5万元的国家产业扶持贴息贷款。可是,当李克俭兴致勃勃的来到信用社时,却在这里卡了壳。因为他有两万元的沉淀贷款,信用社只答应给他贷款两万元。李克俭愁眉苦脸的回到家里,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为这个贫困户时时操心的*支部书记李振武前来询问他的贷款情况。听了李克俭说的情况后,李振武当即与镇*府的包户帮扶干部冯力娟、李晓伟取得了联系。之后,镇村两级干部出面担保,很快给李克俭贷回了5万元。县扶贫办还将李克俭在运城上学的女儿列为了雨露计划助学金之中,每年享受元的助学金。*的*策很快给李克俭的养猪业注入了活力,增强了李克俭脱贫致富的能动力。他犹如鲤鱼跃龙门那样,开始全盘实施自己的冲刺计划。李克俭用扶贫贷款花买了三头“大白”品种母系大猪,这种猪体型大产仔数量多。随后又从外地的良种场买来了一头杜洛克优质种猪。杜洛克猪种基因好,免疫力强,生长速度快,是目前全国的最优良的种猪之一。它与大白杂交的后代遗传了母系和父系的共同优点,可以说是猪中之王牌,为李克俭发展养猪业带来了品种上的优势。李克俭还紧锣密鼓的上了5套先进的产猪管理设施,又建起了一座先进的保温房,保证了母猪产仔使用和猪仔的成活率。几年来,送走春夏迎来秋冬,李克俭起早贪黑,日夜劳作在自己的养猪大棚里,成天与50多张“大嘴”打交道,要保证它们的生长,还得挤时间回家照料年迈的父母。好在猪场距离家只有米左右,还算是比较方便。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不负吃苦人。从年到年,李克俭养殖大棚的母猪存栏数由当时的12头发展到现在的55头,价值55万元,累计卖出猪仔多只,纯收入达45万左右,猪舍固定资产在也50万元以上。李克俭终于彻底打了翻身仗。

手中有了钱,改变居住条件是李克俭的第一件大事情。

南陈村是闻名全县的好村子。几条笔直平坦宽广的巷道两旁,全是清一色的琉璃瓦封顶的小洋楼。但在村子西巷的北头第二家,却有一家院子的房子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土木砖瓦结构的老房子。这就是李克俭的家。他父亲是一个退伍*人,他家陈旧的门楼上,贴着一个鲜红的光荣牌,这个光荣牌与土*色的旧门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看上去十分的寒酸。去年中季,李克俭还清外债攒下了几十万元之后,决定给家里盖房子。也是机遇的巧合和老天的眷顾,村里有一户乡亲外迁,刚盖的一座二层小院准备转让,李克俭便以25万元的价格把这座院子买了下来。农历11月份,随着噼里啪啦的一阵爆竹声响后,李克俭夫妇搀扶着父母,带着儿女走进了崭新的、窗明几净的新舍。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激动的人人流着泪。老父老母满脸堆笑的迎接着前来祝贺的乡亲们,一再唠叨着对乡亲们一个劲地说,我们这家人真是沾了扶持*策的大光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李克俭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憨厚农民。今年初新型冠状病*爆发,刚刚脱贫的李克俭当即想到了应该给国家做点啥贡献。他与妻子商量后,拿出了家里富余的元,给*支部书记李振武打电话说,要捐给镇*府,请他们购买防疫物资。通化镇*委接到电话后,考虑到李克俭刚脱贫,不是啥有钱人,抱着维护巩固脱贫户利益的心理,婉言谢绝了李克俭的请求。但是,李克俭却在电话上软缠硬磨*支部书记李振武说,一定要把这笔钱花出去。最后*支部只好让李克俭把现金换成价值同等的蔬菜和食品,捐献给全镇十几个村。他又给自己村子里的乡亲家家户户的大门口放下了蔬菜,然后打电话让大家各自取回家。

李克俭说,没有扶贫*策帮助,我肯定还是一个遭人笑话的贫困户。有了扶贫干部的帮助,我现在的名声才和过去的名声不一样了。所以回报社会就是回报共产*。(林智宏李智)

:wrrb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