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江小白是重庆的一个名片 [复制链接]

1#

重庆的优势产业,不一定是高科技、互联网之类,恰恰可能是吃吃喝喝这样的行业。重庆的吃吃喝喝,从火锅、小面、江湖菜到榨菜等,都是重庆的大生意大机会,而且这些代表重庆美食的名片从川渝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作为吃喝产业的“一份子”,白酒领域也长出诸多本土品牌,近期与江津区达成合作的江小白,将重庆白酒新名片的大旗扛了起来。

10月28日,江津区国资委下属企业与江小白的江记酒庄举办了一个平凡而有意义的签约仪式,江津国资宣布注资10亿元人民币给江小白。

江津区*府投资江小白10亿元加持清香自然酒战略

身边的“酒仙”、《渝酒餐谋》的一些“老铁”和关心渝酒“钱途”的业内人士都对此议论纷纷……四面八方的“议论”声汇集到我的耳边萦绕,我以一个重庆乃至酒类行业(主要是白酒行业)的记录者身份,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从年全国“春糖”至今的15多年以来,作为《华夏酒报》的业务伙伴,我多次参观了解过“十七大名酒”的前世今生,见证了茅台是如何作为“引擎”把酱酒搞热和郎酒如何实现亿以及迈向亿的征程上面临了哪些挑战,感受到了曾经“红极”多年的一些老品牌如何跌入“拿不出手”的尴尬之境,很多白酒企业的成长经历都值得这个行业的后继者重新读一遍。

所以,我今天尽量从渝酒的产区优势、产业特点和江小白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去梳理,给关心渝酒复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一些思考性的现象及本质。

江津白沙像多年前的茅台镇吗?

可能有点像,但也不太像。

临近泸州、茅台镇等地,江津白沙镇也属于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民国时期酒产量和酒税在西南排过第一。四十年来,浓香、酱香、清香三大风格在国人酒桌上各领风骚,本质上讲,也就是三角区内几十个兄弟乡镇之间——各自的土特产沉浮。

不深入了解江小白奋斗11年的人,总认为如今江小白是靠“文案”卖产品。去过江小白的根据地江津区白沙镇很多次,常有感觉这里有点像茅台镇。每天24小时、一年天都是酒香四溢、陈酒密布。不同的是,在茅台镇除了茅台酒厂还有更多中小酒企,而白沙镇除了江小白的酿酒基地,更多的是与这瓶酒相关的配套服务企业。

这些酿酒基地的每一个车间、窖池里,一年四季都是酿酒师们忙碌着。漫步在余口窖池的超大型酿酒车间内,也让人感觉是到了泸州老窖的酿酒基地窖池群。

去江小白的高粱基地、大地酒馆转悠半天,也会有一个感触,江小白有点像农夫山泉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为啥?我感觉江小白的“清香自然酒”其实就是“大自然的酒”,自然酿,本味香。

可以说,江小白在搬运“大自然的酒”的过程中,选择了西南最大的清香基地和千年酒镇(白沙)的风土。不同的是,同样是“搬运工”的命,江小白承受的各种成本可能是农夫山泉的“成百上千倍”。

种地酿酒,江小白“自然酿造生态谷”

的确,白沙镇乃至江津区自然禀赋非常好,与茅台镇、二郎镇、习酒镇和泸州这些名酒产区是街坊邻居,在重庆酒类行业中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回顾那些著名的产区邻居的历史,他们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带动产区,也带动品类。

20年前的酱酒没今天这么热,绝大部分酒友都喝不习惯酱香酒,如同现在有些消费领域的老酒友喝不惯像汾酒、江小白这样的清香酒一样。20年以来,酱酒领*企业花了非常大的投入去开启酱香口味新赛道。之后,郎酒和习酒也跟随助推“酱香热”,大家彼此成就都是赢家。

其实,龙头企业是谁并不重要。值得思考的是,江津产区能不能在“清香酒”的复兴过程中突围?能不能形成品类气候?能不能面向全国、多点开花?有了一个全国化品牌为清香自然酒打出了好文章,其他企业可不可以在品类品牌上抱团借力?

茅台起来了,郎酒、习酒借势“酱香渐热”也起来了,郎酒甚至在酱香领域实现了第二个“百亿名酒”。汾酒起来了,河南宝丰、湖北*鹤楼也在做清香文章,甚至汾酒产区汾阳市的小兄弟们“汾阳王”“汾杏”也抓住时势,着手做大品牌做大渠道,向全国挺进。

在引领“清香热”的力度上,汾酒似乎比当年酱酒领*企业开启“酱香热”的力度更猛。

渝酒需要更多扛把子

很多媒体在报道“江小白获得国资企业加持并提出百亿新名酒战略”后,重庆酒类行业一片热议,也许有外阜酒业内外人士觉得渝酒“有点盼头”了,认为重庆这座酒城进入“春暖花开”的酒香季,认为渝酒复兴发展进入实质性的新时代征程。

但渝酒吧,并不只是只有一个江小白。还有诗仙厂、江津厂、渝北老窖、乌杨、国裕……大家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总体上,大部分人既为渝酒高兴,也为渝酒理性。对一个才创业11年的酒企,还有很多未知的机遇需要去发现、探索。

不能仅用“结果论英雄”来评头论足,我们对江津产区,对整体的渝酒发展更需理性的思考,需要各个渝酒企业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11年前的,江小白在江津生根发芽,10年时间将一瓶江小白酿造成一个年营收近30亿(年公开的数据)产业,3年前也是抱着复兴老酒种的心态开辟新赛道梅见青梅酒,引领新饮酒趋势,如今梅见酒已经年销售额突破10亿,江小白切实成为了在传统白酒和新酒饮领域都有头部品牌的酒业集团。

这就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有多项非遗酿造技艺,这些品类的产品力值得信赖,只是需要务实地打造出一套合适的营销、动销乃至品牌方案和体系。

在江津生根发芽,江小白的万亩高粱种植基地

11年前,重庆酒类行业没有“江小白”,但千年酒镇白酒那里的酿酒技艺仍被一代又一代匠心者传酿着。从白沙镇出发到江津乃至整个渝西片区,有数百上千小曲清香工艺的中小酒企,年销售额突破10亿的企业可能只有江津酒厂一家。从渝西到渝东,年同样获得“国家队”加持的诗仙太白“如日冲天”。

重庆直辖至今,25年以来,据有关信息报道称重庆酒类行业生产领域有多家“作坊式”酒厂,但据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只有多家“SC”大小酒企。按年营收“10亿”门槛来看,可能只有江小白和重庆啤酒。曾经的几个头部企业不太确定是否还在“10亿”量级。

当下,江小白获得“国家队”,会引发一些思考。重庆酿酒的自然禀赋特别好。大多数企业,有没有没有获得“国家队”的加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论和实践体系。

也许有的酒企业并不需要国家队加持,也许有的在下一个十年就异*突起,超过江小白甚至跻身全国一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的渝酒发展大格局,我们乐见其成!

当下,我的理解是,借助产区资源优势,江津的“国家队”应该是把江小白助推成为“酿造一瓶酒,助建一片产业集群”的“引擎”,就像贵州、遵义两级“国家队”助力茅台一样,形成“龙头”带动效益,届时江津产区的其它中小酒企业借势这个“龙头”,争取让这个产区更多酒企百花齐放,争取实现共同富裕,争取成为重庆酒城的一个产业示范区。

但是,酒企无论大小,我认为同行之间的“跟随战术”没有“另辟蹊径”的创新战略好。放眼中国白酒领域,当初江小白定位的时候就没有学茅五洋泸等传统名酒的常规战术,而是超前抢位去解决年轻人不喝中国白酒的痛点。

三年前启动梅见品牌也是瞄准中国酒类行业没有走过的新赛道。如今在两个赛道耕耘的江小白可能又在探索新的赛道,不然“百亿新名酒”的产区战略又如何提速?

基于江小白酿造基地,开创属于江津的新名酒

“一瓶酒”如何形成产业集群“枝叶茂盛”?

要研究产业集群如何形成,需要先琢磨单个样本如何写成,如何壮大,我们一起研究以下江小白的发展思路,看能够为渝酒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和思考。

江小白从0到1,从1到N,在江津打造出西南最大的清香白酒示范基地。根据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在签约仪式上的发言:“1个自然酒庄、复兴2个千年酒种、投资于3个提升”,渝酒餐谋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琢磨。

1个自然酒庄是指“江记酒庄”,是对标国际一流的自然酒庄,将风土特色的原料种植与自然酿造结合,包含一二三产业、农工商旅完全融合一体的全产业链酒庄,包含了一个农场两个酒厂,多个酒种多个品牌。

江小白金色*庄,主要发展红高粱育种科研与示范种植,青梅育种与种植,农业观光旅游。两个酒厂是江小白与驴溪槽坊街,已经拥有了清香型高粱烧酒、果露酒、米酒等多个品类多个品牌。

两个酒种即“江津烧酒”和“中国青梅酒”。也确实可以看到,依托过去十余年积累的科技研发能力、原料能力、纯粮酿造能力、老酒储备能力、市场销售渠道能力等,江小白分别建立了在清香型高粱烧酒和青梅酒两个细分行业的国内领先地位。

江小白的烧酒愿景和江津区是一致的:“复兴江津烧酒,成为世界品牌”,从《华阳国志》对于巴酒价值连城的历史记载出发,江津烧酒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荣光,今天日本韩国畅销的烧酒,其鼻祖就是中国烧酒。

此外,在接下来的投资计划中,江小白将会着重于“3个提升”。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烧酒、江津烧酒这样的品类概念,相信这可以给渝酒酒种的开拓带来启发。

一是提升产品品质,进一步增加老酒储备能力,将基础主销产品的基酒时间从现在的两年提升至三年以上,提升质量不提价,真正地为大众消费者创造高性价比的产品体验。

二是提升优质原料的种植规模与种植质量,自然粮自然酒,借助于江津作为长寿之乡,富硒水土的优势,在原料端建立独一无二的优势。

三是品牌和产品档次的提升,进一步通过品牌创新传承千年巴酒,复兴江津烧酒,升级清香自然酒的产品档次。高端产品如三五挚友、江记高粱酒等产品,拥有初步的消费者认可和广泛的市场前景,随着推广加大,未来发展值得观察。

综合来看,江津产区和江小白为“渝酒振兴”迈出了新的一步,发出了一声很响亮“呐喊”,既开拓出了品类空间,也带来了一系列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的启示。

渝酒餐谋也是想解剖“麻雀”,实事求是且与时俱进地找到企业、产区、产业振兴的方向和路线,中间有各种不足,也欢迎大家留言给渝酒餐谋,一起探讨渝酒振兴的良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