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兄为父土木博士毕业论文再次走红网络 [复制链接]

1#
澎湃新闻近期连续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国平和北京大学博士肖清和的博士论文致谢、后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位博士用自己的求学之路感动了无数读者。“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其实有不少走出困顿、破茧成蝶的学子都曾在论文的后记、致谢部分回首求学路。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东南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导仲济涛年撰写的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词近期同样在高教圈广为流传。作者在文中通过回首求学路,描述了重病的父亲、为亲情舍弃学业和前途的大哥、不离不弃的妻子对自己的支持和关怀。不少自媒体用《十年一觉大学梦,赢得辛酸博士名》为题转发了这篇致谢词,有的读者将这篇文章比喻为现代版的《项脊轩志》。《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公开资料显示,仲济涛,年生,山东寿光人,博士,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仲济涛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6项。仲济涛在《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EngineeringStructures》、《力学学报》等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和肖清和博士类似,仲济涛在文章开篇也从自己家乡入手——坐落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是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一个农村。仲济涛高二那年,父亲被查出患有重病,长兄为父,他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年长他7岁的大哥。作者写道:“我上小学三年级那会儿,大哥正好初中毕业,面临着考高中还是考中专的抉择。上高中,意味着可以考大学,但是要多读好几年书,多交好几年学费;上中专,可以少交几年学费,早点工作,但也意味着与大学失之交臂。以大哥当时的成绩,高中、中专随便挑。但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主要还是为了我这个弟弟将来的学业,大哥以自己的前途作为代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这是我那时心中感受到的大哥为我做出的让我永生难忘的一次牺牲。”“刚工作不久的大哥承担起了所有的重任。我没有见过大哥那一夜夜的辗转难眠;没有见过大哥带着父亲走遍医院;没有见过大哥是如何筹到父亲高昂的医药费;也没见过大哥为了父亲得到最好的治疗而陪主治医生们喝下一杯杯苦酒还要强装笑颜;我见到的只是大哥日渐深陷的眼窝,皮包骨头、苍白如纸的面孔,乱蓬蓬灰白的头发,还有满地满地吸了一半的香烟。”作者第二个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妻子。“我们在博一那年结婚。由于老家四壁萧然,只是象征性地给了妻家一点点礼金。岳父岳母大人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令我们老家感动不已,这在攀比风盛行的农村是何其难得。岳父大人说:‘只要你小两口好好噶伙儿,白打仗,俺和你妈就放心了。’”作者写道。文末,作者寄语:“有人说,即使你不能改变世界,也不要让世界改变纯真的你。这或许是我最幸运的一点吧——虽然渤澥桑田,东海扬尘,我早已不再纯真,但当许多博士在读博期间因学业压力自杀,因经济压力变得愤世嫉俗,因为导师的压迫变得唯唯诺诺的时候,我却还是我——迂腐执拗,黏皮著骨,但依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仲济涛母校东南大学新闻网上,有一篇转载自江苏当地媒体《现代快报》的报道,介绍了仲济涛上述论文致谢走红之后当时引起的热议。“真是没想到,现在转发的人那么多,一开始很高兴,后来觉得有些诚惶诚恐,以前也写过生活类的小散文,也就十个八个赞,从来没这么火。”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仲济涛说,这篇多字的致谢词,从构思到写成,共用了两三天时间。而写给妻子的诗,是一个下午一蹴而就的。“现在大部分硕博士论文致谢词都用模板,改改导师名字就行了,但对于我来说,面对生活,内心还是很认真的。”仲济涛说,从读研究生开始,就没向家里要过钱,很多本科、研究生同学都开始工作了,但自己一直难以给家人回馈,有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前段时间,医院给父亲陪了几天床,这让他体会了母亲和哥哥这么多年的不易,当他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