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首都文学期云南作家杜丽芬家 [复制链接]

1#
首都文学—纯文学的聚集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温雄珍

★杜丽芬,云南大理巍山人,工作之余热爱读书,醉心文学,用笔尖记录生活,任时光荏苒,看晚霞星光,听湖风低语,始终相信诗和远方。有作品发表于《云南*协报》《文苑》《大理日报》《巍山文艺》等报刊及巍山旅游网络平台。家住古城里香巷杜丽芬(云南巍山)我从里香巷走了出来,又常常向里香巷走去,它是一块磁铁,悄无声息地吸引着我,让我牢牢记住,那里是我的娘家,是我的生命之根。我家住在里香巷,听到这个名字,你是否会去想象,里香到底是什么香呢?很多年前里香巷的上段,曾有过一个国营酒厂,每天早上,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买酒糟,拿回家喂鸡、喂猪,或是挑回甄脚水回家烫猪食。很远就能闻到酒糟和苞谷酒的香味,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想这应该就是小巷得名的原因吧!当时这个国营酒厂曾经给好多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许多家庭靠养猪成了“万元户”。我还记得酒厂里有一个名叫陈世福的哑巴工人,他大约30多岁,有着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健壮的身躯能扛起大包大包的包谷,干起活来麻利极了。听人说他还有个弟弟叫陈世禄,曾在保山地委当司机,这也是他最骄傲的事情,两兄弟的名字连起来刚好是“有福有禄”,代表了那时候人们的美好向往。他逢人就会比比划划,嘴里咿咿呀呀地讲述他能干的弟弟,我当时还小,只是看着他和我爸爸比划着交流甚欢,我只能看懂他比划手握方向盘的样子是代表开车,他眼里满是喜悦,嗯嗯啊啊地竖起大拇指。他有空的时候就会来我家和我爸用“手语”闲聊,看着他黑乎乎喘着粗气比划的样子,我甚至有点怕他,爸爸常常会说他很可怜,天生聋哑,除了一身力气和一颗善良的心,他一无所有。如果刚好到饭点,我妈会留他和我们吃饭,妈妈说“不过就是添双碗筷!”他的饭量大得惊人,对妈妈做的饭菜,他就是咧开嘴笑着比划大拇指。等他吃饱走了,我妈又给我们每一个人煮一碗面条,因为大家都没有吃饱。他常常会帮忙把我家的酒糟拎到家里,他的淳朴善良远近闻名,大家都喜欢和他打交道,这是酒厂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巍山古城内的街道以拱城楼为中心,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呈一个标准的井字结构,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说到小巷,还记得戴望舒《雨巷》中的画面吗?一条青石板小巷,两侧青瓦老屋,细雨飘摇,屋檐滴着水,一位撑着油纸伞的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里走过……这是带着浓郁江南风的小巷。我家所住的巍山古城里香巷,完全不是这样的画风。巍山古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人们喜欢闲聊,邻里关系十分亲密,小巷里熙熙攘攘,人声犬吠到处可闻。每当有人搬新家,就会在第二天一大早给左邻右舍送上一盘红头糕,这样就算结缘了,成了好邻居,俗话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吗?我记得,我家建房是在年,那时除了酒厂和几家住户,周围都是田野,没有路灯。每一次下晚自习回家总是让我感觉到害怕,有时巷口丽花姐家那只大白狗会突然朝人扑过来,让我吓得够呛,所以我都会拿上一只手电筒,给自己壮胆。每当走到酒厂门口,看到大门口桔*色的灯光,还有酒厂门卫刘大爹的很响的电视声,似乎就不害怕了,那个画面给我温暖,给我力量……后来小巷里陆续有更多的人家建房,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邻居,我也可以和对门的一个姐姐结伴上下学,害怕的感觉不复存在。酒厂却因为效益不佳倒闭了,市场放开后有更多的私人酒坊兴起,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去买酒,偌大的酒厂一下就空置了。后来我高中毕业去外地上大学,每一次回来都能感觉到小巷的变化,道路两边房子都盖满了,小巷比以前更热闹了。再后来酒厂被拍卖了,成了巍山县制药厂的储藏仓库。没有了酒厂,里香巷的酒香味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可是我心底的那缕心香却一直都在……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家,走到小巷的最东端,一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的房子映入眼帘。一推门,院子的左边是一眼水井,是在建房的时候打的,当时还为家里省了一笔使用自来水的钱,干旱停水的时节左邻右舍都来我家打水,每一次妈妈都说这久天干缺水,把大门打开,把狗拴起来,不要吓到来挑水的人,邻居们的到来给我家增添了热闹,他们有时候还顺带捎来家里做的一碟酱豆,妈妈也会到坛子里抓点腌菜回赠,人与人的情谊就这样简简单单地交流着、积淀着……现在家家户户都已经接通自来水好多年,没有人再用扁担来挑水了。我家水井的水也越出越旺,清澈、甘洌。那时候的晚上,大家都会聚在有电视的人家一起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几度夕阳红》大家一起看得激情万丈,一起为缠绵悱恻的剧情,留下感动的泪水……夜里如果有人咚咚地敲门“杨孃,我家婆婆头疼,你家有没有克感敏?”已经睡下的妈妈也会披上衣服,拿上手电筒,开门送去。邻里之间这样要点常用药、盐巴,要点小葱最寻常不过了,我爸爸经常出车,有时候家里需要抬重物,妈妈会让我到房后阿三叔家求助,阿三叔的脸上有一大块紫黑色的胎记,话不多却很实在,马上就会跟着我来帮忙。“谢谢你了,阿三叔!”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说:“不用客气嘛,大家住在一起就是缘分。”人情也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也变得越来越浓厚,爸妈在小院子里种满了各色植物,花园兼菜园。花台上有小葱、青菜、白菜、西红柿。妈妈笑指着花台告诉我说:“这棵是巷道口王孃给的大丽菊,那边是房后刘奶奶给的芫荽。”来自不同地方的花木聚在花台上,长成一片幸福的模样。古朴清幽的庭院、清香扑鼻的花木,满院子都是绿,各色花卉争奇斗艳,还有山石砌成的花台、假山别有韵味。巍山人爱养花,闲暇时浇水施肥,修剪造型,既美化了环境又能修身养性。不同的季节,小院都有鲜花盛开,普通的月月红,被爸妈培育得枝繁叶茂,高大壮硕,在阳光下盛放,一点也不逊色于玫瑰。从小,我们三姐妹都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爸妈的感情很好,让我们在爱意融融的家庭氛围里生活。我家是半工半农的家庭,爸爸为人低调,踏实做事,真诚待人,妈妈动作麻利,思维敏捷,在生活里的智慧让人佩服,她会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用简单的食材就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虽然他们都没有高学历,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可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我们三姐妹的严格教育从未缺失。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们“无论何时都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句话成了我们三姐妹的人生座右铭。心理学家曾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用爱为我们姐妹三人撑起了一片晴空,让我们可以用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让我们三姐妹有健全的人格,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任何的磨难都相信爱,相信自己被爱,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轻易悲观。让我们始终相信往后余生不管经历多少意难平,都要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努力让自己内心丰盈安宁,亲情是温润的,它让我的岁月即使蒙上了风尘,依然清澈澄净。在父母眼里我们似乎永远都是孩子,每一次回家都是幸福的,我可以把工作中、生活里的喜悦和烦恼尽情倾诉,待人谦和的爸爸有着常人少有的沉稳和睿智,快人快语的妈妈精明又能干,他们总能让我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父母亲情就像这一眼清冽的井水,源源不断地在我们三姐妹干涸无助的心灵带来清凉和舒爽。听着二老唤我的乳名,看着他们的笑颜,接过水灵又鲜嫩的小白菜,我的心仿佛被爱融化了,感受到了王菲歌词里那句:“从手心里长出温柔的曲线,这条线柔柔地、紧紧地把我包裹。”人们在小巷里踏踏实实地过着最平实的日子,每一个*昏和清晨幽幽地散发着生活的古朴和宁静。小巷里如果哪家有新人结婚,大人们是要忙好几天的,小孩子也要忙着吃好几天。从头天“相帮饭”一直到“酸汤饭”。酸汤是在宴请宾客后的第二天,把所有的剩菜加上大青菜佐以辣椒、花椒、加盐用高温煮的一锅大杂烩,看起来红红绿绿的让人很有食欲,各种食物的滋味混合在一起,味道居然特别美。做客的时候大人们都会让我带上一个盆,或是一口小锅,吃完酸汤饭再舀一些回来,正宗是“又吃又带”才算给足主人家面子。冬天的时候,酸汤可以存放几天,下次吃的时候,再高温加热就可以了。如果哪家没有去舀酸汤,主人家还会送到家里。没有哪一个人嫌弃是剩菜,反倒是特别高兴地接受。那时候的生活贫乏,有喜事的日子像寒冬腊月里最暖的太阳,给家家户户添上喜色。生活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粥一饭,一丝一缕,说不完的家长里短,道不尽的是是非非,也正是这些日常的市井生活和烟火之气,常常会触动开始怀旧的我们。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缓缓落在古城的老街上,隔壁的阿奶背着背篓在小巷子中佝偻前行去买菜的身影,抬头处是被岁月和风雨磨损了的屋檐,它们还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小巷里的风,也从清晨到日暮,不急不缓地吹着。午后,大人们坐在门槛上聊天,小孩子在路上奔跑,那些属于他们的时光,就在幽静的巷子烟火气中静静流淌。有一种幸福叫离家很近,虽然世间有无数条路,无论你身在何方,只有回家的路最近,我家住在里香巷,一个看到名字就感觉馨香扑面的小巷,一个让我*牵梦萦的小巷……

声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源自网络。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