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一年四季都喝得到,何来节令问题?这就是“第三波”与前两波的不同之处。对“第三波”信徒而言,咖啡和水果一样,有节令产期问题。然而,全球三大洲至少有六十个国家产咖啡,南北半球的产季时节不尽相同,增加此问题的复杂性。咖啡迷多用点心,即可掌握各产地的节令,更易买到盛产期的鲜豆。
咖啡产区的雨季始于何时,攸关收获时间,雨季促使咖啡树开花结果,约6~9个月,咖啡果成熟转红,即可采果去皮,水洗发酵、半水洗或日晒处理(带壳豆含水率达12%),即可入仓进行1~3个月的熟成,最后磨掉种壳,即可出口。
换言之,采果收成后,至少要再花2~3个月,完成繁琐的后制加工后,才可输出咖啡豆。一般而言,北半球中美洲产区或印尼的亚奇,在每年2~3月是最繁忙的收成与后制期,因此当令豆约在每年5~10月可运抵消费国;南半球的巴西每年6~7月是最忙的收货与后制期,当令豆则在9月至隔年4月可运抵。因此,北半球消费国在冬季初春一般不易在中美洲买到当令豆,因为正在收成和后制,但同期却可在巴西或非洲买到当令鲜豆。另外,产国如果跨越赤道,产区分布在南北半球,如哥伦比亚、肯尼亚以及印尼等,因南北半球雨季不同,会有两个收成期,即四季均有鲜豆出口。
“第三波”烘焙业者很重视咖啡的节令,比如每年5~10月间,主打当令的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巴拿马及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咖啡或印尼苏门答腊和亚齐咖啡。但到了9月至隔年4月间,则主打巴西当令豆。
咖啡生豆保鲜期有多长?
咖啡豆收成处理后,保鲜期有多久?这与生豆的密度、脱水是否均匀以及保存环境有关。
生豆依其新鲜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新产季豆(Newcrop)或当令鲜豆(Currentcrop):于收货后9~12个月内。
·逾产季豆(Pastcrop)或旧豆:收成后储存一年以上。
·老豆(Oldcrop):超过两年以上。旧豆和老豆因芳香物流失或氧化,容易有股不讨喜的朽木或土腥味。
·陈年豆(Agedbeans):非关鲜度,为刻意制作,入仓储存时间长达三年以上。
陈年豆与老豆不同,陈年豆保留种壳入仓,多了保护,且严格控制仓库湿度,与磨掉种壳储存的旧豆和老豆大相径庭。陈年豆旨在磨酸添甘(带壳豆在人为管控环境,经过三年以上封存的陈年处理,有机酸会转化为糖分,果酸味剧降,且甘甜度与黏稠口感增强,略带土木的香气。但处理失败的陈年豆苦味与霉腥味很重,换言之,陈年豆不是大好就是大坏),制作精良无瑕疵的陈年豆喝来醇厚,甘甜无酸,略带令人愉悦的沈木香气,一般以苏门答腊或爪哇陈年豆最有名。
一般而言,收成一年以内,均属新产季豆,只要烘焙与萃取得宜,很容易喝到活泼的花果酸甜味、油脂感和醇厚度,但随着储存时间拉长,精致花香水果味最先流失,接着是清甜味不见了,最后只剩下闷闷的木质杂味。
当令豆的芳香物流失最少,因此滋味最美,最具振幅与动感,但不表示一年以上的旧豆就不能喝,只是花果香、甜味和丰富度明显走衰了。
值得注意的是,品质越高的当令豆,风味流失越快,比方说5月购进的豆子,杯测高达90分;12月在杯测,可能只剩82分或更低。反观另一批同期购进、品质稍逊、杯测82分的当令豆,12月再杯测,可能还有78分以上。
因为越是精致的酯类花香水果味,就越容易老化变质走味,至于一般平庸豆,本就空空如也,能够随着时间流失的成分已经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杯测得奖豆的新鲜度,更要斤斤计较的原因。
得奖豆迷人的花果甜香味,可能在后制处理后的9个月内,就变质走衰消失了。基本上,低温环境比高温更利于生豆保鲜,可抑制油脂和芳香物氧化。
何谓第三波元素?
如台湾地区玩家多半经历了精品咖啡“第二波”的洗礼,星巴克、毕特、努森、乔治·豪尔、肯尼斯·戴维斯、大卫·舒莫、凯文·纳克斯、艺术咖啡(CaffeD’arte)、甜蜜玛丽亚(Sweetmaria’s)、绿山咖啡(GreenMountainCoffee)、公平交易,是共同的回忆。但千禧年后,“第二波”已老,精品咖啡“第三波”继起,自成一格。昔日“第二波”业者,为求升级,纷纷导入“第三波”元素。我观察到的六大进化元素如下:
1、重视地域之味:“第二波”咖啡人习惯以产国来描述咖啡风味,然而,同一产国却有数十个咖啡品种以及不同气候与水土环境,买对产国不见得买对品种与水土,仅以产国来论述咖啡风味失之笼统粗糙与不专业。“第三波”改以更明确的产区、庄园、纬度、海拔、处理法、微型气候和品种,来论述不同的地域之味。重视咖啡品种与水土的相关知识是“第三波”第一大进化。
2、避重焙就浅焙:为了呈现各庄园不同水土与品种的“地域之味”,“第三波”业者的烘焙度也从重焙修正为浅焙、中焙或中深焙,很少烘到二爆密集阶段,掩盖地域之味。因此降低烘焙程度,改为浅中焙,诠释精品豆明亮活泼的酸香水果调,是“第三波”第二大进化。
3、重视低污染处理法:为了减少河川污染,不再墨守水洗豆较优的教条,进而改良不需耗水的处理法,使得日晒、半水洗、蜜处理和湿刨法,大为流行,不但扩大咖啡味谱的多样性,更可保护环境,永续经营,是“第三波”第三大进化。
4、滤泡黑咖啡成主流:以浓缩咖啡为底,添加鲜奶与奶泡的拿铁、卡布等意式咖啡是“第二波”主力饮料,但“第三波”大力推广不加糖添奶的原味黑咖啡,采用日式、欧式、美式手冲和赛风或台式聪明滤杯,这些曾被视为粗俗的滤泡式冲具,却是最自然无外力干扰的萃取法,让咖啡自己说话。
5、产地直送烘焙厂:“第二波”大力推广的公平交易制度弊端丛生,咖啡弄仍遭中间商剥削。“第三波”的烘焙师改以“直接交易”(Directrtade),远赴各产区寻觅好豆,协助农民了解精品市场对品质的要求,进而提高质量,以更好售价,直接卖给烘焙商,亦可避免中间商剥削,增加农民受益,从而培养双方情谊,形成产地与消费国良性互动,烘焙师与咖啡农的关系更加紧密。
6、科学诠释咖啡美学:“第二波”咖啡人习惯以主观的经验法来描述咖啡的萃取、烘焙、栽培与处理,但“第三波”则辅以更精确的科学研究数据,来诠释咖啡产业,举凡咖啡品种的蔗糖、有机酸、芳香成分的含量均有科学数据做比较,烘焙与萃取的化学变化,亦以科学理论来解释,就连抽象的咖啡浓度也以具体的数值呈现。将咖啡上中下游视为一门美学来研究,重视选种、栽培、处理、杯测、烘焙、萃取、浓度与萃出率的科学研究,是“第三波”第六大进化。
相关文献参考:《精品咖啡学(上)》
ABIGALE精品咖啡推荐
ABIGALE咖啡故事
巡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只为得一杯好咖啡,
也想大声的告诉全世界,
关于生活,走心的去活。
喝杯“咖啡”,给自己充点儿电吧~
更多内容
球点赞
球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