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杯茶,一块糕,你喜欢哪一个 [复制链接]

1#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同时附加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木,而创作出的一种审美价值极高的自然游憩地。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园林自古就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如果说中式园林就像一杯茶,

透着自然清香,

需要我们轻啜慢品;

那么西式园林就像一块精美的糕点,

造型规整,

别具匠心。

一块规整的诱人糕点西方园林

西方园林的起源与农事有关,主要起源于“菜圃”或“药圃”。为了农事的便利,西方人将一块长方形平地划成若干方格,将蔬菜、药草等整整齐齐地种植于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并在此基础上植上灌木或绿篱,慢慢形成了西方园林的雏形。

规整对称的西方园林

历史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水槽规整,栽植整齐。后来,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则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出了山庄园林。

美丽的彼得宫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这种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然后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同时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外围被茂密的树木环绕的林园,被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茂林环绕的意大利台地园

后来,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在法国平坦的地势上开辟了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形成勒诺特尔风格,被各国竞相效仿。

壮观的凡尔赛宫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英国人受此启发感染,在崇尚自然的理念下,重新注意到传统草地、树丛的美,并创造出了清新怡人的自然风景园。

英国自然风景园

园博园里自然乡村风光浓郁的英国园

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这块精美的“糕点”完全排斥自然,强调严谨的理性,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拒绝自然生长状态,意图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

所有园林要素都讲究整一性

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

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

绝不允许自然生长状态

最贴近自然的一杯茶中国园林

和西方园林类似,中国园林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11世纪的“苑囿”,也就是种植瓜果的“苑”和豢养动物的“囿”,其最初功能也与农业有关,后来才逐步转化为以游憩、观赏为主的观赏性园林。

以游憩、观赏为主的中国园林

任何一样事物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这些造园要素在武汉园博园82个国内城市展园里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古典之美显露无疑。

六要素齐全(广州园)

西方园林是一块精雕细琢的糕点,人工痕迹明显,中国园林则崇尚自然而为,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是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一定要凿池引水,花木的点缀也必不可少。

筑山理水,花木点缀(杭州园)

同时,它还十分注重自然的内在美,习惯于将自然“人格”化。譬如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等。不同的植物代表着不同的意蕴,与山水融为一体后,便能产生别样的意境。

不同的植物代表不同的意蕴(长沙园)

不管是皇家园林、文人园林还是寺庙园林,中国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所有建筑都师法自然、融于自然,并通过廊、曲径、粉墙的引导,结合楼、阁、亭、轩、墙、窗和自然的山水林木的组织,创造不同意境的空间,意图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在园博园82个城市展园里

碧潭清浅,假山堆叠,花木扶疏

你随处可见中国园林古雅的美

—中式VS西式—

虽然都是对自然美的体现和改造,但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的支配下,中式园林与西式园林的区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人工美VS自然美▼

西方注重个性,提倡人应临驾于自然之上,因而在园林设计的理念上崇尚“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中轴堆成、整齐划一的几何图案美。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中式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追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植物、假山巧夺天工,以极小的尺度再现“自然美”,追求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济南园)

形式美VS意境美▼

西方人追求形式美,园林的空间布局往往以建筑物为中心,特别强调园林中部的轴线,。园林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

水池、雕像、花坛等都是按照对称原则布置的

同时,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在这条轴线高处的起点上,人们还会布置体量高大且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在建筑物前后,则是几何造型如地毯般的草坪与树。

草坪、树都是为了烘托主体建筑

东方人追求意境美,走的是自然山水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正所谓“造园无成法”,中国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没有什么规律性。

千变万化的布局(南京园)

同时,中国园林还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千方百计把景藏起来。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江南园林中,亭、台、楼、轩、榭也是半遮半露,或藏于树丛中,或隐于视线外,显得含蓄、深远。

一面景墙把景藏

入世VS出世▼

西方人的美学理念偏向于“实用”二字,一切以现实中的人为导向,因而古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往往都被拉下了神坛,一点也不仙。体现在园林建设中也是如此,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不再超脱,一步步走向俗世,不止一次出现在王公贵族的园林中,满目熙熙攘攘,以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

法国的古典园林

中国人自古就流行“不问苍天问*神”,羡慕神仙生活,在营造园林时,总是要开池筑岛,喜欢“蓬莱”、“方丈”、“瀛洲”这样象征性的命名,不然就是逃避现实,邀游名山大川,寄情山水,退隐造园,与世无争,出世的姿态明显。

山水之地好隐居

—美的感受是相同的—

虽然风格不同,造园理念不同,但“美的感受”却是相同的。不管是一杯茶,还是一块糕,吃在嘴里,都能在心里漾起万千涟漪,给你清美香甜的享受。

鲜艳的色泽,

层次分明的搭配,

还未走近就能闻到一股香软的味道,

让你不禁嘴里馋了,

心也醉了。

这就是西方园林。

品茶的心情是安静的,

不像看到糕点时那样目瞪口呆,

它很清淡,又随意,

仿佛不想让你意识到它的存在,

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就是中国园林。

一杯茶,一块糕,你更喜欢哪一个?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在你眼中,园林该是什么样子?

不管是中式,还是西式,世界园林的发展总会伴随着无数流派的更迭,大师们提出一个又一个园林范式,用山水花木来拓展美的无限可能性。

在园林大师的眼中,园林是有风格的,然而不管是什么风格,大家对美的追求都是相同的。在你眼中,园林该是什么样子呢?你对园林的理解又是什么样的?欢迎大家将自己对园林的看法分享出来,你可以直接评论,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发送到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