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www.zykyhs.com全文共个字,阅读约13分钟“跑遍全世界,你看不到这么一个风景湖泊,跟城市如此紧密的相接,在杭州这块土地,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个名胜。”
“早上要出门了,推开门看到今天天气很好,杭州人就会考虑,今天应该到哪个地方消磨去了。”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苏州荟萃众多私家园林相比。杭州却整座城市都是一个自然山水与人造景观彼此穿插的园林。
今天的杭州,除了拥有现代化大都市的诸多元素,更因为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千年的古运河,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而独具风情。
▲西湖摄影?杨先
说到杭州,必须先说西湖。西湖,与其说是杭州的名片,不如说是杭州的灵*。杭州和西湖,相依相伴,不可分割。不过,你知道西湖是怎么形成的吗?它是自然湖还是人工湖?
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部钱塘江下游的杭州,南临江海、北靠山丘。特殊的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是杭州西湖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面环山、面积5.65平方公里的西湖曾经是古东海的一部分,它原是钱塘江入海处的一个小湾儿,由于钱塘江泥沙不断的沉淀淤积,形成的堤坝塞住了入口,使海湾与大海完全隔绝,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泻湖。
▲杭州西湖演变图
事实上在杭州的周边,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跟西湖非常相似的一些湖泊,但是现在全部消失了,这些湖泊曾经历史上也非常有名,但因为淤积掉,最后都消失了。唯独西湖能够留下来。
一般来说,天然泻湖中的泥沙,进来是出不去的,最终会导致泥沙淤积,湖泊消失,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西湖从它成湖之日直至今日,仍然一湖碧水,这是什么原因呢?
由于杭州地处海湾,在整片充斥着盐卤的土地上,井水和河水都是咸水,因而被山泉冲刷的西湖,自古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淡水来源。唐代中期以后,杭州开始繁荣起来,西湖周边的广阔地区,人口剧增,一湖甘水,使西湖与城市的唇齿关系,越来越凸显。
为了保护西湖,人们不断挖湖筑堤,用疏浚来抵抗自然规律.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大的疏浚就有二十多次,这二十多次的疏浚,使得整个西湖能够留到现在。虽然西湖是一个自然的湖,但它事实上已经是一个人工湖了。
▲杭州西湖演变形成图
西湖史册里,留下了无数真爱粉的印迹。最出名的,要数白苏二人。白居易是第一个为西湖之美学染上人间烟火的人。苏东坡更明目张胆,不仅在位期间修堤浚湖,离开杭州后,每到一处都要寻一个西湖魅影。
公园七世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光荣出任杭州刺史,也就是唐朝的杭州市长。身为杭州市长的白居易,除了*绩突出、为民造福之外,他还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写诗的专长,为杭州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篇,如“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等等。
因为白居易的诗名远播,传颂千古,所以无形之中,也就为杭州和西湖做了一次次的生动宣传,以至于千百年来,杭州和西湖的美丽深入人心,不可动摇。从这个意义上讲,白居易的诗对杭州的美名远扬实在是居功至伟。
▲白居易像
白居易治理西湖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他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景色,通过西湖整治改造,把它展示出来。当时白居易通过对西湖的清淤筑堤,一方面解决了杭州百姓用水的问题,同时也使西湖的园林杭州的园林雏形开始出现。
公园十世纪,北宋著名词人苏东坡任杭州刺史主持西湖的疏浚工程,苏东坡更是秉承了文人造景的传统,在筑堤植树的同时,谋求景物布局的变化,,他用挖掘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条长2.8公里,贯通南北的长堤。
▲苏东坡像
用堤坝来划分水面,形成了两个大小不同的水体。并且用桥来点缀长堤,既保持了湖水的流通,又丰富了景观的空间意趣。通过这些堤岛的分割,就让人感觉它绝对不止6平方公里,而是非常大。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东坡为治理西湖做出的贡献,把他们修剪的堤坝分别命名为白堤和苏堤。
天下西湖三十六,能保留至今,说上一二的,已经不多。杭州西湖是个特例,一来地方富足,二来受到先贤诸多关照,今日仍是绝世一枚。“绝”非*斧神工的自然景观,“绝”于一代又一代“湖人”的属意呵护之心。
与文人情怀一同交融在杭州这片人间天堂的是佛门的肃穆,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割据时代。那时的杭州正是吴越国的都城,吴越王钱镠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由于受到佛教教义的影响,在他统治的几十年内,实行了保境安民的*策,使杭州避免了战火,并使这里的寺庙园林,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灵隐寺摄影?杨先
寺院林立,宝塔遍布。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一个忠于佛法的时代,使杭州获得了“东南佛国”的美称。
钱镠王一是兴修水利、二是修筑海塘,第三,他崇拜佛教,用宗教在做为当地人民的信奉。因此在这块土地上,有宗教思想弥漫以后,加上富之有余,就变得更加祥和。人们就借西湖的山水来修筑家园、建寺庙,灵隐寺就是一个代表。
▲灵隐寺摄影?杨先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寺山麓,又名云林禅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正是因为当年钱镠王两次主持扩建,才使他形成了庞大的寺庙园林格局。虽然灵隐寺的布局是以佛教建筑为主,但整体上它体现的氛围,是典型的园林格局。寺内古木参天,茂密的树林中,林立的佛像,营造出了一种和谐庄严的宗教气质。
在灵隐寺周围的悬崖峭壁上,有著名的飞来峰摩崖石刻雕塑群,借自然山势在石壁上雕刻而成。灵隐山有五峰:飞来、白猿、稽留、月桂、莲花。其中飞来峰高米,又称灵鹫峰。古典园林讲究叠山理水,浙江大学陈健教授说:园林中的叠山大扺类似于地质学意义上的飞来峰。飞来峰就是叠山最好的天然范本。
▲飞来峰摄影?杨先
吴越国支持和传播佛教文化,使西湖的山水注入了文化内涵,也使西湖的自然山水和文化的结合有一个互动。
曾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园林艺术虽然起源于帝王的宫苑,却脱胎于寺庙园林,或许正是从吴越国时代兴起的杭州寺庙园林建设,才使西湖周边地带出现了众多带有明显佛教文化特征的园林建筑群。
盛行建塔之风,是杭州在五代十国被称作“佛国”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志。一千多年来,矗立在西湖周围的三座名塔——保俶塔、六和塔和雷峰塔,都始建于这个时期。
▲旧时雷峰塔和“南屏晚钟”,图自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
位于净慈寺前的雷峰塔,就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著名的一座。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的北宋天宝八年,它位于杭州西湖南岸的南屏山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金碧耀目。不过这座雷峰塔却经历了太多波折。现在新建的雷峰塔也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如果说是文人雅士的情怀和东南佛国的虔诚奠定了杭州园林的基础格调,那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真正把杭州的园林建造推向顶峰的因素竟然会是一个避难南迁至此的王朝。
公园十世纪,中国北方一个被称为金的民族逐渐强大起来,开始进攻宋朝统治的中原。这一时期的宋朝,因为都城地处北方被称为北宋,由于北宋皇帝贪图享乐,荒废朝*,致使国力衰败,无力阻挡金兵南下。
公园年,金兵攻占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北宋灭亡。随后,仓皇难逃的北宋王朝残余势力王公贵族在一个叫临安的地方建立了南宋王朝。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一入秋,杭州就成了临安图自网络
南宋皇帝偏都临安,在这里不问北方战事,享尽荣华富贵,醉生梦死。虽然金兵的威胁仍然存在,但是南宋的王公贵族并没有因为国难当头停止园林的享乐风气。他们大兴土木,不但兴建了皇宫,而且在西湖周边建立了多出皇家园林。使皇家的大气融入到了杭州整体园林景观之中。
西湖的园林有一个特点,借山、借水、借势,民俗和皇家基本上融为一体,所以名人造的园与皇家造的园以及历代留下的园林,都围绕西湖而建。基本上也行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园林。于是整个临安就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平湖秋月摄影?杨先
伴随着朝廷南迁,大量的贵族富豪阶层也随之而来,城市人口骤然增加,市面繁荣,商业发达。杭州成为了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人们以西湖为中心,争相建园。使西湖的园林建设出现了一个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热爱园林的南宋皇帝,凭借着皇家的力量,带动了整个杭州园林的兴建,但是由于西湖是杭州园林因素中最主要的水源,它又融入了整个城市的主体,以至于皇帝也无法独占美景。于是在这个庞大的都城之中,上至官家富豪,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尽情享受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州园林带给人们的乐趣。
正是从南宋时期开始,在前任修堤筑坝行成的人文景观基础上,西湖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公共景观群,也就是闻名天下的西湖十景。
▲清代《西湖十景图卷》局部董邦达绘,卷前有清乾隆皇帝题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击图片放大看还能看到图上画有三潭印月、曲院风荷、西泠桥等。
西湖就像是一个山水画长卷,它是一个散点透视,一路过来,只要眼睛看到的地方,都是焦点,但是作为长卷来说,都不是焦点,每个点看到的都是一副非常美的画。西湖的造园正就是这种散点透视。
而西湖十景中,最能让我们看到当年宫廷生活景象的就是曲院风荷。虽然这里是夏天观赏荷花的景点,但曲院是当时皇家开设的皇家酿酒作坊。由于当年的西湖水质清澈甘冽,用西湖水酿造的官酒盛极一时,朝廷每年可得西湖酒税二十万两白银。
▲曲院风荷摄影?杨先
事实上,在著名的西湖十景中,最为神奇的一景,当属断桥残雪。杭州地处江南,大雪天比较难见,一旦下雪,西湖就会呈现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盛况。据说,这时候白堤上的断桥会出现奇特的景观,雪停之后,朝阳的一面冰雪消融,背阴面却任然冰雪覆盖。堤上远看,好像桥与堤断开了一般。
如果要给西湖设置一个入口,您觉得哪里合适?断桥!如果在杭州只有半天时间,您应该去哪里?孤山!
的确,一边是密密匝匝的高楼,人流和车流充斥着每一条街道,但只要跨过断桥,那一边便是碧波环绕、花木扶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或登眺,或凭栏,每一次往返,都会觉得杭州的精神就在这里寓言般地汇合,倾城的姿态,普罗的道路。这里完全是杭州的乌托邦。
▲最早由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提出的乌托邦(Utopia),它的原型就是:一个小岛被水面环绕,远处有连绵的山脉,小岛上有一些建筑物,朝向水面有一个开口,通过水路交通可以抵达,岛上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孤山天然地拥有这样的原型场景。
孤山是西湖水域中的一个天然岛屿,海拔只有三十六米,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但恰恰就是这座小山,深蕴着杭州园林的历史文化。
孤山是栖霞岭支脉,山高38米,四周碧波萦绕,一山孤峙湖中,因此得名。孤山是西湖最大的一个岛。它像是西湖山水画卷上的一方印章,没有它的题襟,西湖很难从浮色中冷却出来,软红万丈,终是太秾艳了一点,有了孤山,一切就正好了,稳稳地压住了西湖的春花秋月。
孤山一带曾经是帝王的行宫,南宋理宗时在孤山南坡兴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大半孤山都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帝多次游西湖,又在孤山大兴土木,建造行宫。雍正很勤*,没有来杭州,就把行宫改为了寺庙,取名圣因寺,与灵隐寺、昭庆寺、净慈寺合称为西湖四大丛林。清末,为迎接德国威廉皇太子来访,其地改建公园,并建红楼为其下塌之所,后为浙江图书馆。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
“昔传西湖比西子,但闻其名知其美”。由于祖父、父亲对江南的欣赏以及历代圣贤名儒对西子湖的钟情,青年时期的乾隆皇帝对西湖非常向往,只不过“未见颜色贵耳食”。清乾隆十六年(),他终于启程了,浙江是他南巡行程的最南站。杭州地方官员为迎接他,提前一年在康熙行宫的基础上修建了乾隆行宫。
乾隆对行宫极为喜爱,此后五次南巡至杭州都住在这里。不仅于此,乾隆回京后还仿建于玉泉山。
▲乾隆皇帝出行大致路线图。《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局部,清康熙55年至雍正5年间彩绘本。图上还可看到孤山处外行宫、胜隐寺(圣因寺)。
▲董邦达绘《西湖八景诗图》
圣因寺行宫在今天浙江省博物馆的位置,康熙下江南,开始都住在太平坊杭州府行宫。后杭州府在孤山选址造了一个行宫。年,康熙第4次南巡杭州,就住在那里。后来即位的雍正皇帝,他不曾南巡,在杭州的行宫久不使用,加之每年维护费用高昂,雍正五年(年),皇帝下诏将孤山上的行宫改为佛寺,赐名“圣因寺”,并亲笔题写了圣因寺匾额。这就是圣因寺行宫的来历。
乾隆45年(公元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当时在京城做礼部侍郎的杭州人、著名画家关槐,画下了《大清乾隆朝西湖行宫图》。关于乾隆下江南的行宫图很多,但唯独这一次,乾隆在行宫图上盖了御章,使此画更为珍贵。
▲张宗苍绘《西湖行宫八景图》,现藏于常州博物馆。
众所周知,在中国画所提供的纷繁文本里,风景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段落,它往往与乏味、守旧的高级“墙纸”相等同,更何况这些地图性质图像,总让人先入为主地产生繁冗沉闷、了无生趣、不堪卒读的偏见。
但是,乾隆沉醉其间。远远地出现孤独的身影,孤山近在咫尺。再过去,坡石上,绿荫氤氤氲氲,悄然无声。回望湖面,浮动着一抹同样安静的山影,因为倒映在水中的缘故,更显清空、明洁、纤尘不染。他在冥想什么?在问道什么?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就登上六和塔观看了钱塘大潮。到第三次南巡,还在海塘亲自监督工程,史料上记载“杭属塘工勘建、柴石料诸事宜,曾与封疆大吏目击手画”,先后耗资白银一百余万两修筑钱塘江海塘,一生六下江南。
他的“千里江山”之雄心壮志,遇到孤山时,变成了曲折低徊的情绪,帝王的身份远了,他成了一位站在时间长河里感叹自然和生命的诗人,在孤山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半城半湖宝石山鸟瞰杭州西湖摄影?杨先
乾隆先后为孤山行宫题诗40首。好几个地方,都反复题咏过,如“竹凉处”,就是他很喜欢待的一个地方。他喜欢杜甫《咏竹》一诗中“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意境,于是便在西湖边的寝宫庭院里种了一大片,第二次南巡回来一看,竹子长势喜人:“前度教栽竹,今来万个强。”惊喜和夸赞的心情跃然而出,他的诗作是对那些孤山画卷的最好诠释。
圣因寺行宫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是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文澜阁。康熙帝南巡时候,开始打算将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成为文澜阁,但是由于玉兰堂紧依孤山地势潮湿不宜藏书,便把圣因寺旁原来藏《古今图书集成》的藏经阁改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修成的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八年(公元年),文澜阁落成。
▲文澜阁年前旧照
▲文澜阁现状摄影?杨先
现在中山公园的大门,是从清代遗留下来的。门前的牌坊原题匾为“万福来朝”。当年,乾隆皇帝就是从这里开始坐船游湖的。现在看到的是孙中山的匾额“光华复旦”。
▲民国初期中山公园前的牌坊,新中国成立后被毁,年后重新修复。原牌坊上的“光华复旦”重修时被误写成了“复旦光华”,后修正。美国传教士甘博拍摄。
▲中山公园牌坊现照摄影?杨先
台阶中间石壁上刻有“孤山”两个笔力雄健的大字,相传是宋人手迹。石壁两旁各立石亭一座,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杭州市民纪念南洋华侨资助灾民而建的。
▲孤山摄影?杨先
沿阶而上,便可见到“西湖天下景”亭,是行宫唯一幸存下来的遗迹。亭上题词“西湖天下景”,两边柱子上刻着一副名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为民国时*文中所题。
在通往行宫遗迹遗址的各条小路上,乾隆当年的足迹已经很难辨认了,可似乎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可以立于旧址之上怀想昔日之景。孤山一步一景的地方,大有气象,每一个地方都在诉说着情节,非常适合传统和现代的展陈。
▲孤山摄影?杨先
在杭州这片城市园林中,不只是有皇帝的行宫,这里富有人文内涵的生活环境,不断吸引着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前来建造私人宅园。而这些人也不断为杭州增添新的人文积淀,他们也许是偶尔客居,也许是背井离乡,但只要来到了杭州,就都会在这片人间天堂流连忘返。
就在西湖各处的岸边,某个柳林掩映中或许就建有一座园林式的私家宅院。这些小园林的主人,有宦官大臣,有文人墨客,有城市富商,还有戏曲界泰斗。
公园年,一个炎热的夏季,孤山迎来了几位避暑的文人雅客。又一次把杭州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就了一座交织着人文自然之美的园林胜景-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现状摄影?杨先
▲孤山西泠印社旧照
说到西泠印社,不得不说道他的创始人,杭州历史文化名人中一位重要人物,吴昌硕。西泠印社是一群大艺术家吴昌硕他们建设的一个院子。他们是以金石的理解来经营这个园林,所以看上去整个园林文人气文人气非常浓。
西泠印社借景非常巧妙,高差变化丰富,面积约平方米。在孤山西南角。整个印社内还有竹阁(原唐白居易小憩吟诗处),四照阁、观乐楼、还朴精庐、山川雨露图书馆、宝印山房、闲泉、潜泉等建筑和山泉,布局精巧、层次深邃,为西湖园林之精品。
▲西泠印社图(自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