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怀专栏
第期
印象汕头
文_蔡永怀
第一次到汕头是年5月份,从厦门乘坐大客车到广州,在汕头住了一宿,印象已模糊,只记得客车过渡时摆起了长龙,码头上人车噪杂,等待很长时间才过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我在合资公司当推销员,汕头澄海东里有大量的民营企业,我每个月要送货到那里,有缘认识了同行的“阿茂”、“阿鹏”,汕头湾的海风吹拂着他们爽朗的性格,相互合作得很愉快,从而结成好朋友,在那里第一次坐上崭新的日产大巴,感受在高速公路上的快感,经常徜佯于汕头的古街老巷之间,汕头成为我生命中难以忘怀的驿站。外国驻汕机构汕头亦称鮀城,位于广东省东部,与潮州,揭阳接壤,韩江,榕江,练江的入海处,可谓“三江绿水汇于此,万国楼船来回四方”,清康熙年间潮洲府在此建筑炮台,防止外敌入侵,于年开埠,是近代历史上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恩克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清道光年间,潮汕地区的侨批局开始与新加坡侨批局联营,侨批同业公会设在金湖路与金环路交际处。外马路2号海关钟楼,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汕头成为对外通商的“约开商埠”,美国设立“潮海关”,年潮海关在外马路的海滩上,购地亩,建海关钟楼,验货厂、宿舍等建筑。大门上用大理石饰面,中置一个大钟,顶部配狮头雕塑,显得神圣庄严。民国期间中午12点,钟声敲响,中山公园九曲桥炮台与之呼应,即放午炮,便有了“钟楼鸣,午炮响”的说法。外马路24号是汕头邮*总局旧址,恢弘壮观的大楼建于年,呈现出欧式建筑风格,基座用花岗岩砌成,八根希腊式大圆柱上带涡卷直立门前,檐下两边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山墙,墙上饰有西洋花图,立面二层凹进的阳台设有石栏杆,二层的房间里都配有壁炉,以备冬季之用,地面用木地板铺设,窗扇均用百叶窗,即可通风又能遮阳,外墙用清水灰砖和红砖砌成,汕头邮*局创办于晚清时期,年清*府在汕头设立的官办邮*局,当初是由洋人管理经营,是全国第一批二十五个邮*局之一。永平路一号原为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行。外马路71号原为日本驻汕头机构所在地。大华路11号永平旅社,始建于年,前廊六根罗马柱高大挺拔,曾为日本驻汕头领事馆住所。外马路号“洋商会馆旧址”,为驻汕德国领事、英国太古洋行、法国天主教合资,始创于年,是当年洋人的俱乐部,亦称“番仔球楼”、“国际联欢社”,设电影放映厅,露天舞池。年徐景唐在此设立“潮汕前进指挥部”,解放后曾作为“汕头宾馆”,“汕头中苏友好协会”、市*协和各民主*派的办公用房。外马路“适宜楼”,是英国人于年建造的酒店,两层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廊道柱子由红砖砌成,增添了丝丝的暖意。年东征*入驻汕头,这里成为总指挥部,总指挥蒋介石,总*治部主任周恩来在东楼办公,苏联顾问加伦将*在西楼办公。外马路号的“岭东同文学堂”,始建于年,为五开间三进建筑,教育家丘逢甲在这里创办学堂,开设经、史、数、物理、化学、卫生、外语、体育等课程,聘中外优秀人材任教,是广东第一所新式学校,现为外马第三小学。“桂园始”位于公园路23号,林氏商人于人建,两层洋楼,每层前设廊道,上层由红砖砌体,下层由花岗岩垒成,粗旷豪迈,柱子仿多立克风格配罗马式拱卷,西北角立古堡式门亭,古榕盘根错节,构成一处典雅幽静的庭不院。《蒋介石日记》曰:“莅汕头,寓于桂园,许总司令,廖*代表(及俄嘉伦)来会,乃偕往总司令部行营,密定方计。”年周恩来、邓颖超曾在这里工作过。英国驻汕领事馆旧址位于礐石风景区入口处,由主楼、附楼、员工楼、花园组成,占地四千多平方,是汕头最早的外国领事馆。为典型的欧式建筑,底层由石板架空,上为两层,高大的双层木门窗,大方通透,内部廊道为巴洛克拱卷,室内配壁炉,保存完好。礐石碧石街道医生顶15号明园山庄,原为礐石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外籍官员的住所。主体为两层红砖建筑,依山而筑,集亭台楼阁为一体,会客厅既可相通又可隔开,陈列着红木书柜,案桌及座椅,珍藏着名家字画,第二层连接山坡草坪,置古朴后石桌椅,在此远眺汕头湾波光麟麟,海鸥飞翔。身置峰岚绿林之间,海风松涛徐徐而至。外马路号“香园”,为华侨建筑,建造时间及主人不详。为两层西式建筑,人称“一主座五辅座”,大门前呈凸出体,山花上饰五角星,前配廊道由拱卷相联,连排的玻璃大窗大大增加了彩光量,室内高雅装饰处处体现着异域的风采,前埕原有喷水池,现绿藤爬上墙体,就像是一座神秘的花园。百年骑楼话汕头汕头骑楼一直是我神往之地,我走过全国的多数沿海城市,像汕头这样富有时代感的骑楼建筑还是少见的,骑楼式的建筑适宜夏季高温多雨气候地区,楼下商铺,楼上住宿,开门见市,前店后仓,毗邻连成沿街廊道,既可遮阳也可避风雨,在这一商圈里大多是三层以上的钢筋水泥建筑,汕头骑楼主要集中在小公园周围,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中山纪念亭是小公园标志性建筑,为三重檐八角亭。建于年八层的南生公司大楼,绝对是当时奥东地区的最高楼,沿街底层釆用希腊式立柱,别具一格的山花女儿墙和多姿的柱式窗花,浮雕线脚,大楼二层外挑,使其下形成半室外的灰空间,并设有室外阳台,正面窗台采用两根科林斯圆柱托起拱型门楣,配上凸出的铁栏杆阳台和彩色玻璃窗,彰显着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从五六层起连续后退,最上一层为镂空的眺望台,使整座建筑富有变化,立面装饰多姿多彩,带涡卷的爱奧尼柱头更显气派,成为汕头的标志性建筑。随着小公园一带商机日见成熟,位于香港的大新公司也坐不住,派人到汕考察,年准备在小公园中心地兴建大楼成立公司,大新公司是国际大财团,资力雄厚,在国內广州,,上海都有分号,南生公司老板李柏恒为了减少竞争对手,就联合附近的商家向*府建议,以纪念孙中山为名在小公园中心地块兴建纪念亭,大新公司一见汕头难以插足就打消了投资的念头,值得纪念是年10月23日夜里,汕头邮电职工在纪念亭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汕头解放。民权路95号为“大埔会馆”,年,大埔张敬诚、张剑师兄弟掌管潮州十属酒税,在汕头办公,乡人借税局创办“大埔旅汕同乡会”,在民权路购地建馆,馆名由原广东大学校长邹鲁题写。年,成为南昌起义*临时指挥部,周恩来、郭沫若、叶挺、贺龙、李立三、彭湃、谭平山在此指挥战斗。舌尖上的汕头居平路1号中原酒家,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业主为英国人,是接待水手和船工的场所,后来客家人接手改名为“大中华”、“明芳酒楼”,现为鮀江旅社。由于商业的不断发展,从而诞生了许多酒楼作为交际场所,据《潮梅现象》载:“汕头巨商及內地殷户在汕头行乐者,为数甚多,故大酒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永平酒楼、中原酒楼、陶芳酒楼、中央酒楼,其中永平、中央、中原都设有电梯,也是当时汕头地区的唯一有电梯的地方,引来了不少的市民参观,出入这些场所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标志。当年社会上还流传一段谚语:“中央好驾势,永平好布置,陶芳好鱼翅,中原好空气,”中原酒楼面朝汕头湾,大海一望无余,碧波荡漾尽收眼里,二战时期日本的“自杀飞机”神风特攻队曾驻扎在这里,永平酒楼在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重要的活动场所。“萧广丰泰”商号生产的“长春药酒”是我国四大药酒之一,由于功效独特,远销东南亚各国,一时供不应求,年酒行老板又在汕头商平路,德兴路增设两个分厂,“萧广丰泰”又拓展欧州市场,在英国,法国,暹罗等地注册商标,是国内最早开发海外市场的民族品牌之一。位于民权路号的永安堂制药厂始建于年,临街骑楼的扇状钢筋水泥建筑,正面三层有一个半六角形外挑阳台,一个双扇的木门通往里屋,上方为一个三角形屋檐,为了増加建筑物的高度,主人在第四层以上缩小为圆柱形瞭望楼,窗棂,屋沿,望楼外壁都装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主楼的东南侧是一个方形的附属楼,为“永安堂”的药料车间,营业部和《星华日报》馆。“永安堂”老板是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祖籍福建永定,继承父亲在缅甸仰光的永安堂药铺,对其“玉树神散”进行改良,“虎标万金油”药效更加显著,一时畅销东南亚,同时胡文虎,胡文豹也是著名慈善家。福平路福合埕夜食街是老市区很有名的夜宵街,有近十家海鲜店,牛肉丸大排档。长平路夜粥美食街,地瓜粥、白粥,还有生腌小膏蟹、生腌濑尿虾、卤水鹅肠、炒田螺、巴浪鱼等几十种佐餐小菜。西堤路与安平路交界的鱼仔一条街。“鱼面”,采用哥鱼做原料,韧劲足,鲜香可口。手槌牛肉丸、牛筋丸,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入嫩筋手槌而成,很有嚼劲。“墨斗卵粿”用墨斗卵和雷粉、蛋白等拌成糊酱,在平底锅上翻煎,吃感富有弹性。白灼“赤沙蚶”,取赤沙蚶用烫水冲开,沾上酱油,鲜味爽口。“朥粕粥”源于欧上乡,已有百年的历史,秋冬时节吃上一碗暖洋洋。“沙浦酥糖”由沙浦乡*源盛,始创于清代中叶,酥香适口,甜而不腻。“达濠米润”用糯米、白糖、麦芽糖、猪油合制而成,是传统的美食。“旦家园竹笋”,韩江冲积平原,竹笋肉质脆甜,产量稀少,当成“特供产品”。“蚝烙”主料为海牡蛎、猪油、薯粉、鸭蛋煎炒而成,被誉为汕头披萨。“鲎粿”以稀粥、鲎肉、鲎汁、薯粉为主,用虾仁、猪肉为辅,文火浸炸而成。“无米粿”用韭菜作馅,蕃薯粉作皮,外白内翠,味美酥脆。“水粿”呈碗状,用米浆猛火蒸制而成,放上菜脯粒,浇上汕头特制甜酱。“猪肠胀糯米”将糯米浸软,与五花肉、香菇、莲子、虾仁灌入大肠中,两端用纱线扎紧煮熟。“落汤钱”把芝麻、花生仁炒熟碾碎掺白糖作蘸料,将糯米粉和成粉团,蒸熟切成小块,沾上蘸料就可食用,口感香甜软滑。“杂咸”是腌制的海鲜、蔬果,可做几十种,杂咸和米粥是绝配的早餐。“鱼饭”就是用盐水蒸煮的海鱼。“薄壳米”亦称“海瓜子”,可用盐腌制成“凤眼鲑”,曾为宫庭膳品。壶小乾坤大,茶薄情意厚,“功夫茶”为汕头人生活的一大特色,需取清冽的泉水,用橄榄核烧的木炭和小炉烧水,多采用上等的乌龙茶,用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赏茶盘。常用三个杯子,成为一大特色。巷陌古地“翁公书院”位于桑浦山东南山麓,明兵部尚书翁万达常在这里苦读而得名。现存清未石刻“翁公书院”、“仁夫鸾书”,翁万达诗:“天凿龙泉洞,风涵碧海波。石梯斜跨斗,壁字静盘萝。榻月空窥户,莺花可听歌。烟霞怀夙约,岁律愧蹉跎。”并注明:“慕道仙馆豁然子,海浮子扶乩”,也就是说此人是通过扶乩的方式将翁公请出题写的,便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嘉靖五年(年)进士及第。亭子柱联“学识究天人,武略文韬称后世;貔貅拥百万,南征北战建殊功”赞扬翁氏的丰功伟绩。“古遗旧街宽丈余,每逢佳节拥满埠,携蓝肩挑路路阻,桥石穿凹问鱼丸”,达濠古城始建于年,墙高5米,宽1.3米,周长4公里多,面积只有0.平方公里,城内设招宁巡检署、水师左营守备府,招收盐场。“达善门”、“西濠门”石刻依稀可见,苏州街只有百米之长,六十多间店铺都为两层土木楼房,“百草堂”、“普生号”等老字号重焕光彩,这里成为港片《衣锦还乡》的取景处。“威武寨”位于门咀山,始建于年,北宋皇佑年间,侬智高造反,皇帝诏“完壁垒以御寇”,海阳县令孙蕃建寨御敌,现存“威武寨”、“凯旋记事”、“记事石”三块石刻。“欧汀背寨”曾为韩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早年有“庙前白鹭”、“西宁晚泊”、“南薰纳凉”、“新兴红树”、“龟桥似月”、“蓬鸥书声”、“腾辉倒影”、“证果谈禅”八处景观。因有大量海鸥在此栖息,故称“欧汀背”,宋代仕官袁宏住过此处,元朝后人员不断增多,形成了欧汀背寨,素有“海上长城”之称。“存心善堂”的旁边是“水龙局”的旧址,“水龙局”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消防队,是一座三层骑楼式的洋建筑,二楼的大厅里还保存着精美的酸枝太师椅,旧式煤油灯,手摇缝纫机,地板用六角形的红砖,墙上挂着“仁义”,“忠孝”,“慈心乐善”字匾,是“存心善堂”的办公处,据管理人员介绍“水龙局”成立于年,当年就有机械化的消防设备,由一辆汽车装上一台发电机和一台水泵组成,还是向德国购买的,是广东省的第二辆消防车,在汕头地区灭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腾辉塔”与文峰塔、鼎新塔称为澄海县三座名塔,翰林院检辛昌五于年倡建,为七层楼阁式古塔,第二层以上呈叠涩出檐,是罕见的塔上塔结构,堪称一绝。叠石山分布着古松鹤舞、日月洞、河图、古井、海阔天空、九曲径、虎穴、石室和书房等小景点。在虎穴景区内珍藏着一个约60公分见方的小洞,供奉孔夫子,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孔庙。乌桥岛为袖珍小岛,位于梅溪河下游,西至石篱尾,南临韩江,北接厦岭港,与小公园繁华区相望。早年这里大多以编竹器,木工、捕鱼,补锅鼎,配锁匙,搬运工为生。打石街是雕凿石臼、石柱、石狮、石牌的工坊所在地。年电报局在这里开办无线电报业务,年在这里创办《小日报》。日本人开办的台湾银行汕头支行后,许多台弯人居住在“台湾左巷”、“台湾右巷”,巷因而得名。“打锡街”是早年打锡匠人居住地,打制日用酒具、边炉、冥币及祭拜用的锡锭,高档的茶叶都用它装成罐,制作精美,成为上流社会的珍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打索街”专业编织船用的缆绳,蔗糖、瓷器、“南金”(南方出土的铜)等出口商品的捆扎麻绳。“雨伞街”位于国平路与福合埕交汇处,是专业修补雨伞的小街。“爱华街”是汕头地区最早铺设石板的街道,天然的石材,饱受着岁月的风霜,每一道纹理好像述说着古老的故事。蔡永怀
蔡永怀,网名永茂,人称“瀟洒哥”,年出生于古城泉州。纵情山水,好摄之徒,早年经商,现专注搜集、整理地方文史资料,好交朋友,参加过十几个社团组织,在欣赏与被欣赏中,学习与收获中享受人生之快乐。
往期荐读
NO.期
流水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NO.期
南门兜,挤烧包
NO.期
天马行空
NO.期
乌蓝血迹
NO.期
激情大坠岛
NO.期
当邮差的二伯
NO.期
洗肉
西海岸文化平台现已开通以下作家专栏
王忠智
陈伟泉
戴冠青
曹淑风
姚添丁
庄马炮
林世铨
王朝晖
郑剑文
胡建志
寇婉琼
施伟
木雷
郑智得
王勇
蔡芳本
林素玲
李英霞
孙传勇
洪少霖
*建团
贺彦豪
顾月华
栗冰
张明
李妙连
王小敏
*秋华
林轩鹤
骆锦恋
海伦
王常婷
陈谦
蔡水奎
洪顺兴
叶燕兰
任剑锋
陈志泽
高寒
尹继雄
刘再复
潘高鹏
潇琴
连江水
吴小兰
范云英
陈谋安
陈理华
苏天才
汪丽婷
郑妙玲
高俊仁
*加芳
傅建卿
许燕影
张美娜
陈弘
彭新国|陈华发|陈永往
*种酷|李锦秋
蔡安阳
蔡永怀
(按开栏的先后时间为序)
爱写作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