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食姜得长寿,苏轼把姜写进驻颜不老方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901/h9sap5v.html
圣人莫怪

生姜是居家过日子常用的调味品,多加工成丝、片、末、汁来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或缺的佐料,我们炖肉,熬鱼,做馅的时候都会放一点姜,可以起到矫味、提鲜、去腥的作用,我们在吃螃蟹时,也会将生姜去皮切碎,加入米醋中以以解蟹毒,减其寒性。

有诗为证。清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赋有《螃蟹咏》诗一首: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说的是吃螃蟹时,要防螃蟹性寒积冷必须加些生姜以祛除寒性。

在我国,食用姜的历史相当悠久,据传说,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早在多年前,孔子就知道食姜大有裨益。他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意思是说,孔子一年四季饮食不离姜,但不多食。他有每次饭后嚼服姜数片的饮食习惯。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进一步作了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民间亦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谚语。姜不仅做为调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自古就被养生家视为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良药,流传许多有关生姜的故事。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东坡杂记》里说:“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炯然。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生姜四十余年,故不老云。’”

苏轼任职杭州太守时,有一天,他去净慈寺游玩,拜见寺内主持聪药王。这位主持年过八十,鹤发童颜,精神矍烁,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苏轼感到十分惊奇,问主持用何妙方求得如此长寿。主持微笑着说:“老衲每日用连皮嫩姜切片嚼服,已食四十余年,故不老矣。”

苏轼回去之后,特意记载了这件事,并写了一首诗:“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这首诗被后人收载编著于《苏沈良方》中,叫做“驻颜不老方”,许多养生医籍均有转录,足见生姜对于抗衰老的功效。

还有一段苏轼与友人畅饮行酒令的故事:苏轼有一次与好友姜至之等人饮酒,高兴之时,姜至之提议行酒令,并且要说出座中客人是一味中药名。姜即指着苏道:“您就是药名:子苏子。”苏也说:“您的名字也是药名,不是半夏,就是厚朴。”姜问其故,苏说:“如果不是半夏、厚朴,何以说制(至)之。”苏轼通晓中药炮制,深知古代医家的经验,半夏与厚朴用姜汁炮制以解其毒,“制”为“至”字谐音,所以是“姜制(至)之。”苏轼对答如流的酒令十分贴切,妙不可言。

他的诗词中多次提及生姜,如苏东坡在作扬州太守时,留下了对淮扬菜的很多溢美之词:“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这首《扬州以土物寄少游》简直可以当作淮扬菜的历史教科书,它所提及的姜芽制成的菜肴堪称淮扬菜的经典之一。苏轼在诗词《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中也曾提到芽姜:“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明代徐霞客是旅行家,孤身上路,长途跋涉,生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徐霞客的行囊中必备的一样东西,就是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姜能够促进阳气的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野外露宿,湿气侵入,偶感风寒,他就立即“饮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

姜还救过皇帝的命。民间传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一喝即药到病除。

还有“徐文伯生姜疗喉疮”的传说。南北朝时期的医家徐文伯医术精湛,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公元年,明帝喉中长了个恶疮,疼痛不已,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中御医多方诊治,但疗效不显。朝臣只好请徐文伯。

徐文伯经望闻问切后,嘱朝臣速送来生姜3斤,并将生姜洗净后切成小片,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吃5两(当时的16两为1斤)。”生姜又辣又硬,吃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对徐文伯说:“徐文伯,你这是想置朕于死地吗?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啊,末医岂敢和皇帝开玩笑。皇上若吃完生姜,还不见好,再治臣的罪,如何?”

明帝吃完2斤生姜后,感觉喉中疼痛基本消失,3斤生姜吃完后,喉疾竟然痊愈了。明帝惊喜之余,问徐文伯为何生姜会有这般神效?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而竹鸡最爱食半夏,生半夏是有毒的。这种鸡身上自然也有半夏之毒,皇帝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您的食道、咽喉之中。而生姜正好可解半夏之毒。”徐文伯用生姜治疗明帝喉疮一时传为美谈。

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胃、脾经,具有发表、散寒、止呕、解毒的功效。据测定,生姜含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龙脑、芳樟醇、枸橼醛等。此外,生姜还含天门冬素、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成分,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胃寒呕吐、寒痰咳嗽、胀满、泄泻等症。

《日用本草》载:生姜“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本草纲目》亦载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早行山间时口含一片姜,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姜有抗菌、抗癌作用,所含姜油酮和姜烯酮,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皮肤致病菌及阴道滴虫亦有杀灭作用。生姜中的姜辣素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因而有防氧化、抗衰老作用。

美国人发现生姜含有一种与水杨酸相似的特殊物质,提取这种物质,经稀释作为血液稀释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有特殊疗效。生姜还有抗风湿作用,丹麦奥丹斯大学教授奇斯纳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连续食姜三个月,肿痛症状大大减少,关节僵硬现象可缓解;日本学者指出,每次吃三分之一茶匙的姜粉,每日3次,坚持吃上一段时间,对风湿性关节炎确有奇效。

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同时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此外,生姜能增进食欲,又可刺激口腔和胃黏膜,能加速消化液的分泌,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可防治胆囊炎和胆石症;生姜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性引起的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生姜对防治晕动病、治疗妊娠呕吐皆有良效。

最新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常食生姜可除“体锈”。老年人的体表,尤其是脸部布满了点点的“褐斑”,俗称“老年斑”,这是体内自由基作用的结果,若人体内自由基过度活跃,可致早衰。所以说,要想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就必须及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即“体锈”,而生姜正是“除锈高手”。它比我们所熟知的抗衰老能手——维生素E的抗衰老功效还强得多。

古方集萃

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本草汇言》)

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牛)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经验广集》五汁膏)

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伤寒六书》)

治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本草从新》)

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本草汇言》)

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食疗本草》)

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师集验方》)

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抗衰美容:每日晨起后取鲜生姜30克,大枣15克,精盐4克,甘草6克,丁香1克,沉香1克,小茴香12克,共捣如泥,冲入开水,待温热时空腹饮用,有补脾、养血、健胃、安神、解郁、抗衰、美容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颜白嫩、皮肤细滑、皱纹减少。(《苏沈良方》“驻颜不老方”)

现代验方

预防晕船、晕车:取新鲜生姜1片,贴于神厥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治风寒感冒和头痛:用热姜水泡脚,浸到踝骨为宜,在浸泡时,还可以在热姜水中加入盐和醋,浸泡到脚面发红为止。

治面部暗疮: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效果。

治风湿痛、腰腿痛: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

治急性细菌性痢疾:用鲜生姜45克,红糖30克,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均消失,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大便镜检及培养均转阴,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治急性睾丸炎: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但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用于中毒急救: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如无效,医院急救。

中央电视《中华医药》栏目曾播出《国医大师路志正我的健康“姜”中来》节目,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早上吃姜吃了四十年的养生心得。他“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姜能补人体的阳气不足,补阳为现代人养生的重中之重,一时间姜成了网红。路老吃的就是“醋泡姜”:先把生姜均匀切成薄片,放到洗净控干的瓶子里,随后倒入米醋没过姜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一周以后就可以吃了,每天吃2~4片鲜姜,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吃姜疗疾和保健养生有诸多好处,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宜服食,下列几种人就不宜吃姜:

1、手脚心发热的人: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是体内津液不足所导致。而生姜性温,会容易耗损津液,加重阴虚的程度,使津液亏损得更厉害,还会出现口干、眼干、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

2、眩晕耳鸣的人:有此症状的人多是由于肝火过旺导致的一些并发症所致,这类人本来就阳热亢盛,如果再吃过多的姜,相当于“火上浇油”。

3、肝炎病人: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都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加重其症状,生姜引起的燥热对炎症的消除不利。

4、口臭的人:中医认为口臭是由胃热所致,生姜性温,胃热的人吃会加重原有的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

5、便秘人群:便秘多属于肠热,此时如果过食生姜,也会加重症状。

6、咳痰较黄的人: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生姜性温,食用姜易加重症状。

7、脱发的人:中医认为,头发与肾有密切关系,老年人肾精不足,肾阴亏虚,头发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会脱发,生姜性温,脱发的人食用,肾阴虚更甚,会加重脱发的程度。

8、有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生姜经加工炮制,还衍生出几个“兄第”,有干姜、炮姜、姜炭。

干姜:即生姜经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而成,亦是一味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辛,入脾、胃、肾、心、肺经,据分析,含挥发油约2%,主要成分是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龙脑、姜醇、柠檬醛等。尚含树脂、淀粉,以及多种氨基酸,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

《珍珠囊》载:“干姜其用有四:通心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本草纲目》载:“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等;常配高良姜,治胃寒呕吐;可与黄芩、黄连、人参等同用,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入即吐者;治中寒水泻,可单用为末服,亦可与党参、白术、甘草等同用。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功效的“四逆汤”,就以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治寒饮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治急性胃肠炎,与干姜、黄芩、黄连、白干参按等量比例配伍,研极细末,每包10克,每次1包,开水冲服,日3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能明显增加肝脏胆汁分泌量,维持长达3~4小时。

需注意的是,干姜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炮姜:取干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起鼓,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即成,其性温,味苦涩,入脾、肝经,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

《医学入门》载:“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癖。”金代名医张元素曰:“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

《本草正》亦载:“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将干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炮姜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炮姜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可单味应用,研为细末,用米汤送下;临床用以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人参、黄芪、附子等同用;若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可与乌梅、棕板炭同用;治脾虚冷泻不止,常与厚朴、附子同用;治寒凝脘腹痛,常配高良姜;治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者,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同用。

姜炭:《太平圣惠方》中所载的“炮炭”即姜炭,为姜的干燥根茎经炒炭形成的炮制品,性温,味苦、辛、涩,入脾、肝、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温脾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阳虚泄泻等症。《本草经疏》载:“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

注意: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服。《得配本草》载:“孕妇服之令胎内消,气虚者服之伤元,阴虚内热多汗者禁用。”

炮姜、姜炭皆为干姜的炮制品,目前市场上仍存二者混用的现象,一些医疗单位或药店也仅备一种,或炮姜、或姜炭。其实,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指出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决定其不同的功能与主治。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故在经营中应严格区别,不可混用。

综上所述,生姜、干姜、炮姜、姜炭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各异。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炮姜善走血分,温中止痛;姜炭偏重于止血,温脾止泻。使用时要注意几个“兄弟”的区别,以取得最佳疗效。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